home
search
病名急性乳腺炎
別名急性乳房炎
【概述】

多發生於產後,絕大多數為初產婦。多在葡萄球菌感染。因乳管阻塞、乳汁淤積,細菌直接侵入所致,或細菌自乳頭或乳暈的皸裂處侵入乳管并沿淋巴引流導管乳腺小葉感染。

【病因學】

除產後全身抗感染能力下降時外,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

1.乳汁淤積  乳汁淤積有利於入侵入細菌的生長繁殖。淤積的原因有:①乳頭發育不良(過小或內陷)妨礙哺乳;②乳汁過多或嬰兒吸乳少,以致乳汁不能完全排空;③乳管不能,影響排乳。

2.細胞入侵  乳頭破損使細菌沿淋巴管入侵是感染的主要途徑。嬰兒口含乳頭崦睡或嬰兒患口腔炎也有利於細菌直接侵入乳管。致病菌以金黃色葡萄菌為主。

【臨床表現】

起病時常有高熱、寒顫等全身中毒症狀,患側乳房體積增大,局部變硬,皮膚發紅,有壓痛及搏動性疼痛。如果短期內局部變軟,說明已有膿腫形成,需要切開引流。患側的腋淋巴結常有腫大,白細胞計數增高。

膿腫的臨床表現與其位置的深淺有關,位置淺時,早期有局部紅腫、隆起,而深部膿腫早期時局部表現常不明顯,以局部疼痛和全身性症狀為主。膿腫可以單個或多個;可以先後或同時形成;有時自行破潰或經乳頭排出,亦可以侵入乳腺後間隙中的疏鬆組織,形成乳腺後膿腫。(圖1)。

圖1  乳腺膿腫的位置

【診斷】

1.有乳頭創傷或乳頭發育不良史,開始有發冷、而後高熱、寒戰、頭痛、乳房脹痛或搏動性疼痛。

2.早期乳房腫脹,局部硬結,進而紅、腫、熱、壓痛;形成膿腫則有波動感,感染表淺者可自行破潰;患側腋窩淋巴腫大、壓痛。

3.全身反應  有食慾不振、體溫升高、寒戰,可併發敗血症。

4.輔助檢查  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均明顯升高。

【治療措施】

1.早期注射休息,暫停患側乳房哺乳,清潔乳頭、乳暈,促進乳汁排泄(用吸乳器或吸吮),凡需切開引流者應終止哺乳。

2.局部用25%硫酸鎂濕熱敷、理療。

3.早期可採用青黴素80萬~100萬U加1~2%普魯卡因10ml溶於等滲鹽水10~20ml中,在腫塊周圍封閉注射。

4.全身應用抗生素。為防治嚴重感染及敗血症,根據細菌培養及藥敏選用抗生素,必要時靜脈滴注抗生素。

5.中藥  清熱解毒劑。

6.膿腫已形成應及時切開引流,切口一般以乳頭、乳暈為中心呈放射形,乳暈下淺膿腫可沿乳暈做弧形切口,膿腫位於乳房後,應在乳房下部皮膚皺襞1~2厘米做弧形切口。

【預防】

乳腺炎的預防較治療為重要。在妊娠期及哺乳期要保持兩側乳頭的清潔,如果有乳頭內縮者,應將乳頭輕輕擠出後清洗乾淨。在哺乳前後可用3%硼酸水洗淨乳頭。養成定時哺乳的習慣,每次哺乳時應將乳汁吸淨,不能吸淨時可有用按摩擠出或用吸乳器吸出。如果乳頭已有破損或皸裂時,應暫時哺乳,用吸乳器吸出乳汁,待傷口癒合後再行哺乳。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