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鼻骨瘤
【概述】

骨瘤是最常見的鼻腔及鼻竇良性腫瘤,以發生於鼻竇者為多,一般生長極慢,成年後有自行停止發展的趨勢。發生於額竇者最多,篩竇次之,上頜竇及蝶竇極少,偶可發生鼻腔內。

【病因學】

關於骨瘤的發生原因,有以下學說:①自胚軟骨殘餘發生,故多發生於篩骨(軟骨成骨)和額骨(膜成骨)交界處;②外傷,炎症引起鼻竇壁的骨膜增生;③骨瘤為過度發育的篩竇氣房擴展入其他竇內,形成骨粘膜泡,經慢性炎症引起分泌物滯留、結締組織增生和骨化而成;其他尚有內分泌紊亂及遺傳等學說。

【病理改變】

骨瘤均發生於鼻竇或鼻腔的骨壁上,表面為粘膜所覆蓋,呈球形或結節狀,表面光滑,質硬,帶蒂或廣基。通常單發,偶可多發。鼻竇內骨瘤可自行自根蒂部脫斷,在竇腔內形成「死骨瘤」,鼻腔內亦偶有「死骨瘤」現象,骨瘤可分三種類型:

1.密質型  亦名堅質型、硬型、象牙型、烏木骨瘤,來源於膜性組織者,發展為此型,由成骨的緻密骨板組成,質硬如象牙,較小,多有蒂,生長慢,多發生於額竇內,亦可見於鼻骨。

2.松質型  亦名軟型、海綿型,來源於軟骨組織者,發展為松質型骨瘤。由骨化的纖維組織組成,其中有排列不規則的骨組織,有時可見成骨細胞,質鬆軟,根基廣,體積較大,生長較快,有時中心可液化成囊腔,表面有較堅硬的骨囊,常見於篩竇。

3.混合型  來源於兩種組織者發展為混合型骨瘤。腫瘤的大部分或周緣部分常為密質型,核心或基底部分為松質型,故瘤體外硬而內松,常發生於額竇內。

除單純型骨瘤外,尚有各種混合型骨瘤,如纖維骨瘤、血管骨瘤等。

【臨床表現】

患者以男性為多,多發生於30歲以下的青年。骨瘤小者,一般不引起症狀,常僅在鼻竇X線片上被偶然發現。骨瘤大者,視所在部位及侵犯範圍可引起各種症狀。鼻骨骨瘤表現為局限性硬性膨隆。鼻腔骨瘤的主要症狀為局部機械性梗阻,可發生鼻阻、流涕、頭痛,晚期可侵入鄰近器官。因骨瘤多發生於額竇,故可因鼻額管受阻而出現頭痛。至晚期,腫瘤常超出竇腔,侵入鼻腔、眶眶,可致鼻部症狀、突眼、眼球移位、復視、視力減退、眼球運動障礙、頭痛和明顯的面部畸型,發展入顱,壓迫腦部,可引起顱內症狀,或誘發顱內感染。

【診斷】

局部檢查可見覆有正常粘膜的光滑硬性腫塊,常併發息肉和鼻竇炎。X線攝片有助於本病的診斷,可以判定其性質、部位、範圍及附著處等。手術探查及術後活檢可得確診。

【治療措施】

因骨瘤生長極慢,成年後有自行停止發展趨勢,故對成年病人,骨瘤甚小而無明顯症狀者,無需處理,但應定期攝X線片複查。腫瘤甚大,已引起顏面變形或症狀明顯者,可行手術切除。骨瘤較大者可由面部切口手術,小的額竇骨瘤可用額部骨瓣整復術切除腫瘤,保留竇內粘膜和鼻額管,以減少手術後畸型和便於竇腔引流。術中特別注意勿損傷額竇後壁或篩板,以免術後發生顱內併發症。如手術中撕裂硬腦膜,可用闊筋膜修補。術後如遺留畸型,日後可行整形手術。

【併發症】

額篩竇骨瘤易發生鼻竇炎、粘液囊腫、腦積氣、顱內感染、腦脊液鼻漏等併發症。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