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結核性腹膜炎
【概述】

結核性腹膜炎主要由腸結核、腸繫膜淋巴結結核、輸卵管結核等直接蔓延所致,少數則由血行播散型結核引起。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20~30最為常見,女性多於男性。

【病理改變】

由於機體反應性、免疫狀態不同;入侵之結核菌數量、毒力、類型、感染方式不同;以及治療措施不同等因素的影響,腹膜的病理改變可表現為滲出、粘連、乾酪三型。以粘連型最多見,滲出型居次,乾酪型最少見。臨床上三型常互相并存,稱為混合型。

1.滲出型  腹膜充血、水腫,表面覆以纖維蛋白滲出物,可見許多黃白色或灰白色細小結核結節,或互相融合。腹腔內有漿液纖維蛋白滲出物積聚,腹水為黃色,有時微呈血性。

2.粘連型  腹膜明顯增厚,大量纖維組織增生。腸襻間或與其他器緊密粘連,腸曲可受束帶壓迫而出現梗阻。腸繫膜增厚、縮短,大網膜亦增厚變硬,呈團塊狀,嚴重者腹腔完全閉塞。

3.乾酪型  以乾酪樣壞死為主要病變。腸曲、大網膜、腸繫膜或腹內臟器之間互相粘連而分隔成多數小房,小房腔內有混濁或膿性積液,同時有乾酪壞死的腸繫膜淋巴結參予其間,形成結核性膿腫。有時小房可向腸曲、陰道或腹壁穿破而形成瘻管。

【臨床表現】

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類型,以後者最多見。

急性結核性腹膜大多由於粟粒性結核血行播散所致,也可由於腹內結核病灶和腸繫膜淋巴結結核突然破裂所致。患者常出現急腹痛,擴散至全腹,伴有低熱、腹脹等症狀。體檢時,腹部有較廣泛的輕度壓痛、反跳痛和腹肌緊張。全身中毒症狀不如細菌性腹膜炎重。白細胞計數不高。

慢性結核性腹膜炎通常發病緩慢。表現為慢性結核中毒症狀,如消瘦、乏力、納差、貧血、盜汗、不規則低熱等。根據主要的臨床表現,可分為腹水型、粘連型、乾酪潰瘍型三型。

腹水型起病緩慢,腹部逐漸脹大,直至可出現大量腹水,伴有腹部隱痛、腹脹、腹瀉。體檢時腹部輕度壓痛,叩診有移動性濁音。腹腔穿刺為草黃色滲出液,少數可為血性,有時呈咖啡色混蝕,內含黃色片狀小結晶(膽固醇)。滲出型結核性腹膜炎可單獨存在,也可為多發性漿膜炎的一部分,合併有結核性胸膜炎、心包炎或腦膜炎。

粘連型以反覆出現不完全性小腸梗阻為特徵。常有陣發性腹痛、腹脹,伴噁心、嘔吐。體檢時腹壁常有柔韌感。有時可捫及大小不等可見腸型、腸蠕動波,腹部膨隆、脹氣,腸鳴音亢進。梗阻解除後又可出現腹瀉。常因營養不良而呈慢性病容,形體消瘦。

乾酪潰瘍型的臨床症狀嚴重。由於結核病灶乾酪壞死和液化,有時尚可繼發化膿性細菌感染,患者可出現弛張熱,進行性消瘦、貧血、乏力,甚至出現惡病質。常有腹痛、腹瀉,或有腹脹、不排便排氣等腸梗阻症狀。腹部可捫及大小不等的包塊,有壓痛。腹壁有柔韌感或呈板狀。乾酪液化病變潰破入腹腔時,出現局限性化膿性腹膜炎。病變向腹壁穿透時,腹壁可有紅腫,甚至潰破形成腹壁瘻或臍瘻。

【輔助檢查】

結核菌素反應強陽性,血沉增快,腹腔穿刺液為草黃色滲出液,行動物接種結核菌陽性,腹部X線片發現多發性鈣化灶,胃腸鋇餐檢查有腸結核徵象時,均有助於診斷必要時可行腹腔鏡檢查和腹膜活檢。

【診斷】

治療措施】

【治療措施】

結核性腹膜炎患者應加強營養,適當休息。聯合應用多種抗結核藥物,如鏈黴素和異菸肼,2~3月後改用菸肼和對氨水楊酸鈉,療程不得少於1年半。如出現耐藥性和副反應,尚可選用利福平、乙胺丁醇、氨硫脲、丙硫異煙胺等藥物。

腹水型結核性腹膜炎經積極抗結核治療後,必要時尚可放腹水,並在腹腔內注入黴素、異菸肼、氫化考的松,可促進腹水吸收。

粘連型腹腔結核併發急性完全性腸梗阻,乾酪型併發腸穿孔,或局限性腹膜炎致包裹性積膿,或產生腹壁瘻、陰道瘻時,則需外科手術。粘連疏鬆而又局限時,可行鬆解。粘連局限但非常緊密時,不宜強行分離,可將該段腸管切除,或將梗阻上下端的腸管作側側吻合。腹腔原發性結核病灶,如輸卵管結核、腸結核,如能切除,應爭取切除。不能切除的乾酪性病灶可切開剔除或搔刮,并放入抗結核藥物。慢性不完全性腸梗阻,應盡量採用禁食、補液、胃腸減壓、服用中西藥物等非手術療法,多功奏效。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