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您的瀏覽器未開啟Javascript!本網站利用它優化用戶的瀏覽體驗,若未開啟它,除了導致部分網頁功能無法正常運作,瀏覽效能也會較差!


home
search
AD
病名急性膀胱炎
【概述】

急性細菌性膀胱炎主要由大腸桿菌(常為埃希氏菌株)引起,而由革蘭氏陽性需氧菌(腐物寄生葡萄球菌和腸球菌)引起者少見。感染常由尿道上行至膀胱所致。膀胱炎的發病機理和易患因素在本章已作詳細的論述。女孩及婦女比男孩和成年男性更易患膀胱炎。在兒童,腺病毒感染可導致出血性膀胱炎,但成人患病毒性膀胱炎者少見。

【病理改變】

在急性膀胱炎早期,膀胱粘膜充血、水腫,有白細胞浸潤,後期,粘膜脆性增加、易出血,表面呈顆粒狀,局部有淺表潰瘍,內含滲出物,通常不累及肌層。

【臨床表現】

症狀:有明顯的膀胱刺激症:尿頻、尿急、夜尿增多、排尿燒灼感或尿痛。常有腰骶部或恥骨上區疼痛不適。并常見排尿中斷和血尿,發熱少見。婦女性交後常引起發作(蜜月性膀胱炎)。

體徵:恥骨上有時有壓痛,但缺乏特異性體徵。有關的可能致病因素都應檢查,如陰道、尿道口、尿道異常(如尿道憩室)、陰道分泌物、尿道分泌物、腫痛的前裂腺或附睪。

【輔助檢查】

實驗室檢查:血像正常,或有白細胞輕度升高。尿液分析常有膿尿或菌尿,有時可發現肉眼血尿或鏡下血尿。尿培養可發現致病菌。如沒有其它泌尿系疾病,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均正常。

X線檢查:如果懷疑有腎臟感染或其他泌尿生殖道異常,這時須作X線檢查。對變形桿菌感染的患者,如治療效果差或根本無療效者,應作X線檢查,確定是否合併有尿路結石。

器械檢查:出血明顯時,須作膀胱鏡檢查,但必須在感染急性期後或在感染得到充分治療後進行。

【治療措施】

(1)特殊治療:短期抗生素療法(1~3天,甚至單劑量)對男性患者的療效尚未得到證實。但這種療法對女性急性無併發症的膀胱炎有效。抗生素的選擇最好根據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由於發生在醫院外的大部分無併發症的感染是由對多種抗生素敏感的大腸埃希氏桿菌菌株引起,磺胺、SMZCo、呋喃坦啶、氨苄青黴素通常有效。當療效不滿意的,須進行全泌尿系檢查。

(2)一般治療:因為無併發症的急性膀胱炎對適當的抗生素治療反應迅速,因此通常無須額外的治療。偶爾,有必要進行熱水浴,或使用抗膽鹼能藥物(如普魯苯辛)和止痛藥以緩解症狀。

【預後】

無併發症的急性膀胱炎經適當抗生素治療後可迅速痊癒。嚴重的膀胱損害不常見。

【預防】

對急性膀胱炎反覆發作的患者,須仔細檢查各種可能增強易感染的致病因素,并及時矯正,如果沒有發現明顯的致病因素,則必須使用預防性抗生素治療。

【併發症】

急性膀胱炎的主要併發症是感染上行累及腎臟,有膀胱輸尿管返流的兒童患者孕婦易出現這種併發症。

【鑑別】

女性患者,急性細菌性膀胱炎須與其它泌尿生殖系感染相鑒別,外陰道炎與膀胱炎症狀相似,但通過盆腔檢查和陰道分泌物檢出致病菌可明確診斷。急性尿道綜合徵可引起尿頻、尿痛,但尿培養菌落計數較低或無菌生長。急性腎盂腎炎可出現膀胱刺激症狀,但有腰痛和發熱。

在兒童,某些洗滌劑或蟯蟲可引起外陰和尿道刺激症狀,且與膀胱炎的症狀相似。

男性患者,急性細菌性膀胱炎須與尿道、前列腺和腎臟感染相鑒別,適當的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可資鑒別。

非感染性膀胱炎的症狀與細菌性膀胱炎相似,如抗腫瘤治療(放療、化療)引起的膀胱炎、間質性膀胱炎、嗜酸性細胞增多性膀胱炎,膀胱腫瘤等均須一一作出鑒別。

AD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