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丹毒
【概述】

丹毒是皮膚及其網狀淋巴管的急性炎症,由β-溶血性鏈球菌從皮膚、粘膜的細小傷口入侵所致。丹毒蔓延很快,很少有組織壞死或化膿。

【臨床表現】

丹毒的好發部位為下肢和面部。起病急,病人常有頭痛、畏寒、發熱。局部表現為片狀紅疹,顏色鮮紅,蹭較淡,邊緣清楚,并略隆起。手指輕壓可使紅色消退,但在壓力除去後,紅色即很快恢復。在紅腫向四周蔓延時,中央的紅色消退、脫屑,顏色轉為棕黃。紅腫區有時可發生水泡。局部有燒灼樣痛。附近淋巴結常腫大、足癬或血絲蟲感染可引起下肢丹毒的反覆發作,有時并可導致淋巴水腫,甚至發展為象皮腫。

【診斷】

一、發病急劇,常有畏寒、發熱等全身症狀,出疹後症狀可持續存在。

二、好發於顏面及小腿。

三、皮膚損害  典型損害為鮮紅、觸痛、灼熱和邊界清楚的硬腫性紅斑。紅腫處可出現水疱、大疱、膿疱或壞疽。也可在原發損害處屢次發作(復發性丹毒)。

四、多次復發者,淋巴管受阻時,日久可形成橡皮腫,多見於小腿。

五、局部淋巴結腫大。

六、常可發現致病的原發灶,如小腿常見足癬,面部常見鼻腔粘膜損害。

【治療措施】

休息,抬高患處。局部用50%硫酸鎂濕熱敷,或用青敷膏外敷。全身應用碘胺藥或青黴素,並在全身和局部症狀消失後仍繼續應用3~5日,以免丹毒再發。對下肢丹毒,如同時有足癬,應將足癬治好,以避免丹毒復發。還應防止接觸性傳染。

【鑑別】

一、接觸性皮炎  有接觸史,有痛癢而無觸痛,無全身症狀。

二、蜂窩織炎  紅腫境界不清,浸潤深,化膿明顯。

三、血管性水腫  好發於組織疏鬆部位,損害為水腫性,邊緣不清,無觸痛。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