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小儿蛛网膜下腔出血
【概述】

当脑血管壁缺陷使血外溢进入蛛网膜下腔时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外伤常为诱发因素,颅内血管畸形是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其他如动脉瘤、血液病、高血压、颅内肿瘤、维生素K或C缺乏、肝病等原因也可致成蛛网膜下腔出血。

【診斷】

(一)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以颅内高压及脑膜刺激征为主要表现。大量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后,会使颅内压骤然升高,甚至引起小脑幕切迹疝。年龄大的小儿能诉说剧烈头痛,常伴有频繁的呕吐。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昏迷和惊厥。小婴儿有时以惊厥为首发症状。有时可出现高热。体格检查可发现明显颈抵抗,克氏征、布氏征阳性。囟门未闭小儿可见囟门张力增高。(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性脑脊液 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但需与腰穿时外伤性出血相鉴别,如连续3个试管所收集的脑脊液颜色均匀一致而无疑块;其上清液变黄,提示腰穿前即有出血;如3个试管脑脊液颜色逐个变浅,而上清液变黄,提示为腰穿时出血所致。出血后短时间内,脑脊液白细胞数与红细胞的比值与周围血近似,随后淋巴细胞增多,蛋白含量增加。
  2. CT检查 在出血I周内可显示脑沟与脑池密度增高,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可显示积血部位的脑池铸型,1~2周后高密度影逐渐消失。急性期缓解后需做脑血管造影或MBI了解有无脑血管畸形、颅内动脉瘤等

【治療措施】

﹝治疗﹞

(一)止血药 主要应用抗纤溶剂,如6-氨基己酸,静脉滴注,每日1~2次,每次1~2g溶于葡萄糖或0.9%盐水50~100ml中。或用对梭基节胺,每次100mg加入葡萄糖液或0.9%盐水中缓慢滴注。用此类药物目的不在于止血,而是预防再出血。因维生素K缺乏所致晚发性颅内出血症,可应用维生素K1肌肉或静脉注射,每次10mg。(二)降颅压 可应用甘露醇、地塞米松等脱水药物,用量不宜过大,甘露醇每次0.25g/kg以免颅内压力变化过大,引起再次出血。(三)镇静止惊 可选用苯巴比妥、地西泮(安定)等药物。(四)外科治疗 如合并脑室积血或脑内血肿时,应考虑脑室引流或手术治疗。(五)治疗原发病 如白血病、高血压、肝病等。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