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小兒瘧疾
別名malaria
【概述】

瘧疾(malaria)是瘧原蟲經按蚊叮咬而傳播。臨床以陣發性高熱、寒戰、出汗、脾腫大、貧血為主要表現。我國近年來大規模地進行防治工作,發病率已較前大為降低。

【臨床表現】

  1. 潛伏期 間日瘧為10~12日,三日瘧為14~25日,惡性瘧為9~16日。潛伏期的後期可有微熱、精神倦怠、四肢和背部酸痛等前驅症狀。
  2. 發作週期間日瘧和卵形瘧為隔日發作一次,三日瘧每隔2日發作一次,惡性瘧的熱型多不規則或呈弛張型。小兒年齡越小,症狀越無定型,到5~6 歲以後表現和成人瘧疾相似。
  3. 典型發作最先出現寒戰期,患者突覺寒冷、發抖,面色蒼白,脈搏細數,常有噁心、嘔吐,持續約20~30分鐘。繼之為發熱期,體溫升高達40~41℃,口渴、頭痛,脈速而飽滿,全身酸痛,持續4~8小時。然後轉為出汗退熱期,全身大汗淋漓,體溫驟然下降,全身頓覺舒服且疲乏。發作日久可出現貧血、脾大。
  4. 惡性瘧由惡性瘧原蟲引起,病情凶險。除寒戰、高熱外,根據瘧原蟲侵犯部位臨床可分為腦型( 表現為劇烈頭痛、躁動不安、昏迷、譫妄、驚厥、癱瘓、反射亢進、腦膜刺激徵和腦病),胃腸型( 表現為嘔吐、腹瀉和劇烈腹痛),腎功能衰竭型( 表現為進行性少尿、無尿及尿毒症),黃疸弛張型( 表現為弛張熱、黃疸、嘔吐膽汁、貧血、肝腫大、昏迷)和休克虛脫型( 表現為體溫不升、手足厥冷、血壓下降、脈細數)。
  5. 嬰幼兒瘧疾急性發作無定型,寒戰期僅有四肢冰冷、臉色蒼白、口唇紫紺。發熱期雖有高熱,但仍四肢冰冷。常伴有嘔吐、腹瀉。退熱期大汗少見。貧血發展快, 脾腫大明顯。但一經治療即可迅速恢復。
  6. 先天性瘧疾母親產前感染瘧疾, 待新生兒生後5~6天內發病,血中可找到與母親一樣的瘧原蟲。病死率高。

【輔助檢查】

  1. 除貧血外,白細胞總數減少。
  2. 確診需要血液塗片找到瘧原蟲。瘧原蟲在急性發作前和發作期間易於找到。厚滴血片較薄血塗片檢出率高。對疑似患者多次未能檢到瘧原蟲者,可用0.1%腎上腺素(O.Olmg/kg)皮下注射,於注射後15、30分鐘採厚滴血片再進一步找瘧原蟲。必要時可在髂骨嵴做骨髓穿刺作厚滴骨髓片及薄塗片,分別於鏡下找瘧原蟲。 ?
  3. 免疫學檢查 當做流行病學調查或瞭解供血人帶蟲情況時,可用間接螢光抗體、間接血凝、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做檢查

【診斷】

( 一)病史與流行病學史既往有患過瘧疾史,或近期內有過輸血史,或流行季節到達或居住於流行地區。

【治療措施】

﹝治療﹞

( 一)一般治療症狀發作時臥床休息, 防治高熱驚厥。給以富營養而易消化的飲食。貧血患兒可補充鐵劑。( 二)抗瘧藥物治療抗瘧藥物對不同的瘧原蟲和各期裂殖體的殺滅能力不同,因而對制止發作、防止復發和傳播的作用也各異,大致可分為三類:(1)主要用於控制發作、消滅裂殖體,如氯喹、奎寧、阿的平等;(2)主要用於控制復發和傳播,如伯氨喹啉;(3)主要用於預防,如乙胺嘧啶。以上藥物為了不同的目的也可單獨或聯合使用。

  1. 氯喹(chloroquine) 可殺滅紅細胞內各發育階段的瘧原蟲,因而能控制各型瘧疾症狀的發作。劑量在小兒總量為50mg/kg,第1日服25 mg/kg,第2,3日各服12.mg/kg,總量不超過1.5g。本藥服藥期間多見胃腸反應,停藥後可緩解。瘧疾發作期如一次大量給藥,可能發生赫氏反應,需提高警惕。大劑量可致心動過緩、心律失常、血壓下降, 故老年人及心臟病患者禁用。長期服藥可引起視網膜炎、皮疹、皮炎,甚至發生剝脫性皮炎以及白細胞減少等不良反應。 2.奎寧 對裂殖體有殺滅力,服藥後1~2日多能控制發作,但不能根治。一般口服奎寧劑量為每次l0mg/kg,一日3次,連服7日。副作用為耳鳴、眩暈、噁心、嘔吐、視力減退及紫癜等。本藥於病情需要時可用作深部肌肉注射,劑量為口服量的1/20昏迷病人或腦型瘧疾患者可將二鹽酸奎寧用5~10%葡萄糖溶液稀釋成0.1%濃度,每次5~l0mg/kg,靜脈緩慢滴注,8小時後可重複一次,24小時內不得超過3次。靜滴時應警惕心臟受抑制和虛脫等不良反應。 ?
  2. 伯氨奎林 對瘧原蟲的裂殖體無殺傷力,但可以毀滅其配子體。故常在應用上述藥物的同時或其後用此藥殺滅配子體以防止復發。劑量為每日1歲以下者0.5片(6.6mg),3~6歲1片,7~10歲2.5片,11~12歲2片,>12歲為3片,連服6~8天。有時可引起疲乏、頭暈、噁心、嘔吐、腹痛等。此藥如用過量或用於原有C-6PD缺乏者,能誘發急性溶血和紫紺,應立即停藥并進行搶救。
  3. 乙胺嘧啶 對間日瘧的紅細胞前期有效,故可用作預防用藥。口服易吸收,易排泄,副作用小,但過量或長期服用可出現噁心、嘔吐、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發紺、甚至驚厥。小兒進入瘧疾流行區時可服此藥預防,每10~14天服1次,年長兒為25 mg,學齡前兒童為12.5mg。此藥味甜,要防止小兒大量誤服而發生意外。此外腎功能不全者易發生積蓄作用須慎用。
  4. 青蒿素對瘧原蟲在紅細胞內的裂殖體和滋養體有高度的殺滅作用。口服在體內代謝迅速而易復發,可與伯氨奎林合用以減少復發。油劑注射比口服療效高,且可降低復發率。口服劑量兒童首次6mg/(kg?次),於6~8小時後及第2,3日各服一次,劑量為3mg/(kg?次),總劑量為15mg/kg;青蒿素油劑注射液,劑量及注射時間與口服相同。
  5. 咯萘啶( 瘧乃停) 主要用於殺滅裂殖體。對氯喹有抗藥性的瘧疾可用此藥治療。其水溶注射劑用於搶救凶險的瘧疾病人,具有高效、速效、低毒等特點。肌注小兒總量為2~4mg/kg,一日內分2次注射。靜脈點滴注射劑量為每次3~6mg/kg,稀釋在5~10%葡萄糖溶液200~500ml中緩慢滴注,共給藥2~3次。口服總量為20mg/kg,分3次服;第1日服2次,第2日服1次。抗瘧藥物常聯合使用可以增強療效,控制症狀復發并根治復發或鞏固預防作用。此外若在治療過程中出現血紅蛋白尿及溶血現象,如發熱、黃疸、發紺、貧血或無尿等黑尿熱症狀時,應立即停用伯氨喹啉、奎寧,注意糾正脫水、酸中毒,并給用腎上腺皮質激素以控制急性溶血。

【預防】

( 一)控制傳染源治療現症患者及抗復發治療。流行季節可集體服藥預防。建立疫情報告制度。( 二)消滅蚊蟲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同時加強個人防護,用蚊帳、防蚊油或蚊香。( 三)預防服藥對高瘧區居民或外來人員定期服乙胺嘧啶。

【鑑別】

應與發熱性疾患伴有脾腫大的病如傷寒、敗血症、血吸蟲病、鉤端螺旋體病等相鑒別。惡性瘧疾則需與腦炎、腦膜炎、中毒型痢疾、重症肺炎、粟粒結核、腎病、傷寒等鑒別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