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子宮頸糜爛
【概述】

宮頸由於炎症的刺激程度不同,宮頸處粘膜柱狀上皮生長較慢,上皮平坦,外表光滑,即為單純性糜爛;柱狀上皮生長速度快,形成腺體增生時為腺樣糜爛。如果腺體擴張則可為濾泡型糜爛,同時伴間質增生,形成小的突起,被覆柱狀上皮不均,則形成乳頭狀糜爛。上述類型常可混合發生。宮頸糜爛是婦科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

【病因學】

發病原因有機械性刺激或損傷,如性生活、流產和分娩裂傷和細菌的侵襲造成宮頸炎; 病原體侵襲,常見為一般化膿菌如葡萄球菌、鏈球菌、淋病雙球菌、結核桿菌、病毒、放線菌、滴蟲、阿米巴均可引起宮頸炎。

【臨床表現】

主要症狀為白帶增多,常呈膿性。可有下腹及腰骶部墜痛及膀胱刺激症狀;糜爛面較重的病人可伴不同程度淡血性分泌物,典型者在性生活後有血性分泌物,宮頸粘稠膿性分泌物,不利精子通過,造成不孕。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診斷并不困難,但應注意宮頸糜爛與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或早期宮頸癌從外觀上難以鑒別,應常規作宮頸刮片;宮頸管吸片,必要時作陰道鏡檢查及活體組織檢查以明確診斷。

子宮頸的糜爛面與周圍的正常鱗狀上皮有很清楚的界限。臨床上常根據糜爛面積將其分為輕(Ⅰ°)、中(Ⅱ°)、重(Ⅲ°)三類。凡糜爛面積占子宮頸總面積1/3者為輕度宮頸糜爛。糜爛面積占子宮頸為1/2者為中度宮頸糜爛。面積糜爛超過子宮頸總面積1/2以上者為重度宮頸糜爛。

【治療措施】

藥物治療:對於糜爛面小的、炎症浸潤比較淺的可採用以下藥物治療方法:

  1. 10~20%硝酸銀:局部上藥,每週1 次,2~4次為一療程。
  2. 高錳酸鉀:月經後局部徐藥,1~2個月後再重複用藥1次。在採用上述藥物時,要小心操作,防止周圍陰道壁的燒傷,而且要注意用藥時消毒,預防重複感染。
物理治療:用於糜爛面積較大的、炎症浸潤較深的宮頸糜爛:
  1. 電熨:用特製的電熨器,將糜爛面組織燒灼後,使之壞死脫落,而且要達到一定深度,這樣治療效果好。
  2. 冷凍療法:用特製快速冷凍裝置,使宮頸糜爛面病變組織冷凍、壞死、脫落。常用的冷凍劑是液氮,使冷凍器冷凍頭的溫度可降低到 -196℃,放到宮頸的表面,使糜爛的組織冷凍壞死、脫落,再生長出新的上皮組織。1次即可治癒。一般無不良反應,少數病人有輕微的頭昏、下腹疼痛等。
  3. 激光治療:多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療儀,用特製的激光治療頭照射宮頸糜爛組織,使糜爛組織碳化、結痴、脫落,再生長出新的鱗狀上皮。一般1次即可治癒。術中無特殊不適,有少數病人脫痴時有出血。
  4. KS儀治療:是採用特殊波段光熱的治療,無痛苦,效果好。
在用以上方法治療的過程中,應注意外陰清潔,禁止性生活、陰道灌洗及坐浴,還應定期複查觀察糜爛面癒合情況。

手術治療:對藥物和物理治療無效、宮頸糜爛較深或面積較大、宮頸肥大或疑有癌變者,可考慮作宮頸錐形切除或全子宮切除術。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