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
別名疽、對口瘡
【概述】

癰是多個相鄰的毛囊及其所屬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膿性感染,或由多個癤融合而成。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中醫稱為疽。頸部癰俗稱「對口瘡」,背部底部開始。

【病理改變】

由於皮膚厚,感染只能沒阻力較弱的皮下脂肪柱蔓延至皮下組織,沿著深筋膜向四周擴散,侵及附近的許多脂肪術,再向上傳入毛囊群而形成具有多個「膿頭」的癰(圖2)。糖尿病病人較易患癰。因為他們的白細胞功能不良,游動遲緩。

圖2 癰

【臨床表現】

癰呈一片稍隆起的紫紅色浸潤區,質地堅韌,界限不清,在中央部的表面有多個膿栓,破潰後呈蜂窩狀。以後,中央部逐漸壞死、溶解、塌陷,像「火山口」,其內含有膿液和大量壞死組織。癰易向四周和深部發展,周圍呈浸潤性水腫,局部淋巴結有腫大和疼痛。除有局部劇痛外,病人多有明顯的全身症狀,如畏寒、發熱、食慾不佳、白細胞計數增加等。癰不僅局部病變比癤重,且易併發全身性化膿性感染。唇癰容易引起顱內的海綿靜脈竇炎,危險性更大。

【治療措施】

1.全身治療 病人應適當休息和加強營養。必要時用鎮痛劑。可選用磺胺甲硝唑加甲氧嘧啶或青黴素、紅黴素等抗菌藥物。如有糖尿病,應根據病情同時給予胰島素及控制飲食等治療。

2.局部處理 初期紅腫階段,治療與癤同。已有破潰者,可用八二丹摻入傷口中,外敷太乙膏。如紅腫範圍大,中央部壞死組織多,或全身症狀嚴重,應作手術治療,但唇癰不宜採用。一般用「+」字或「++」字形切口,有時亦可作「|||」形。切口的長度要超出炎症範圍少許,深達筋膜,盡量剪去所有壞死組織,傷口內用紗布或碘仿紗布填塞止血(圖1)。以後每日換藥,并注意將紗條填入傷口內每個角落,掀起邊緣的皮瓣,以利引流。傷口內用生肌散,可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如分曉面過大,待肉芽組織健康時,可考慮植皮。亦有直接作癰切除術,肉芽組織長出後即植皮,可縮短療程。

圖1 癰的切開引流

【預防】

注意個人衛生,保持皮膚清潔,及時治療癤,以防止感染擴散。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