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鋅缺乏症
【概述】

鋅是機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參與細胞的代謝、多種酶的組成和代謝,特別是蛋白質、核酸的分解與合成都需要鋅參與,并與DNA、RNA的合成及其功能密切相關。故鋅與小兒生長發育、味覺、食慾、機體免疫功能、創傷癒合以及某些疾病的發生、發展及治療有關。

【病因學】

  1. 攝入不足為常見的原因,如長期以穀類為主食,缺乏動物性食物,人工餵養飲食不夠合理,食品過於精製,偏食,厭食,長期採用高能營養液靜脈療法等。
  2. 吸收不良慢性消化系統疾病如吸收不良綜合徵、脂肪痢、腸原性肢體皮炎等,均可使鋅在腸吸收減少;植物性食物中的植酸,能與鋅和鈣形成不溶性複合物,纖維素過多的食物,由於纖維素刺激,加快腸蠕動,使鋅的排泄加快且吸收減少。
  3. 丟失過多大面積燒傷、創傷使鋅從滲出液中丟失;腎疾患時腎小球濾過鋅的能力增強,腎小管回吸收鋅的功能減低,使鋅從尿液中丟失過多;反覆失血和溶血,使鋅隨紅細胞丟失而丟失;長期多汗,使鋅伴隨汗液丟失而過多丟失;利尿藥物、皮膚病等亦可使鋅丟失過多。
  4. 需要量增加生長較快的嬰幼兒,營養不良及大面積燒傷的恢復期,對鋅的需要量增加,若食物中供給鋅不足,又未補充鋅製劑,可以引起鋅的缺乏。
  5. 先天不足孕婦鋅的需要量是正常需要量的2~3倍,如孕婦缺鋅,可使胎兒缺鋅。

【發病機理】

由於鋅有多方面生理功能,所以它與臨床關係相當密切,當鋅缺乏時;可使機體發生多方面生理功能的改變。

  1. 生長發育遲滯鋅是DNA和RNA聚合酶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參與核酸和蛋白質的合成,在機體代謝中占重要的地位。缺鋅時細胞內DNA複製功能減慢,RNA聚合酶活力減低,造成蛋白質合成障礙,影響小兒生長發育。鋅是小兒生長發育的必需微量元素,與機體生長發育有密切關係,鋅對膠原組織的形成、骨骼生長、生長激素的合成等方面都有直接影響,因此,鋅對身高體重的影響比較明顯,低鋅者身材矮小,重者性成熟障礙,性機能低下,第二性徵發育不全或不出現,嚴重者睪丸萎縮、腫脾腫大、皮膚粗糙、缺鋅性貧血,形成缺鋅侏儒症。缺鋅對腦組織的DNA合成的影響較對其他器官的影響更顯著,故智力發育受到影響。
  2. 消化功能障礙機體缺鋅時,核酸及蛋白質代謝、消化及代謝需要的各種含鋅酶的活性降低,首先引起味覺敏銳度降低和食慾減退。缺鋅妨礙了核酸及蛋白質的合成,使細胞轉換率很高的味蕾結構易於受損,口腔粘膜上皮增生和角化不全,半衰期縮短,易於脫落,阻塞舌乳頭中的味蕾小孔,使食物難以接觸味蕾,不易刺激味覺,影響食慾,使唾液中的磷酸酶減少,致使與磷酸酶有關的味蕾功能減退,由於味覺的減退,使口腔粘膜營養受到影響,故易患復發性口腔炎,進而影響食慾;鋅是胰島素的重要組成成分(每個胰島分子結合兩個鋅原子),故胰島素的活性和鋅有密切關係,缺鋅時胰島素的活性降低,可引起糖代謝障礙;缺鋅還可降低與消化功能有關的羧基肽酶A(一種含鋅的酶)的活力,使消化功能明顯降低,近年來認為小兒厭食和異食癖均與缺鋅有關。
  3. 免疫功能減低鋅能與細胞膜類脂部分中的磷酸根和蛋白中硫質相結合,構成牢固複合物,以維持細胞膜的穩定,減少毒素的吸收,減輕組織損傷。鋅缺乏時,引起免疫功能損傷,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結和脾)萎縮,抵抗力降低,細胞免疫受抑制,淋巴細胞絕對值減少,T細胞明顯減少和功能不全,免疫應答減弱,白細胞殺菌趨化性降低,增加對感染的易感性。

【臨床表現】

鋅缺乏症非一獨立的疾病,其臨床表現是多方面的,亦或由於原發病的症狀較重往往被掩蓋而不明顯。

  1. 由於味蕾受損,舌對酸、甜、苦、咸等味覺減退或可喪失,並有舌乳頭平坦、地圖舌及口腔粘膜潰瘍。由於味覺減退及消化功能的減低,產生食慾不振、偏食,重者產生厭食、異食癖,如吃土塊、煤渣、煙頭、沙石等,所食異物少則一種,多則幾種。
  2. 身高、體重低於同齡兒,形體消瘦,有不同程度的貧血,可能有肝脾腫大,嚴重者呈侏儒徵。
  3. 頭髮枯黃易斷,脫髮,皮炎,皮膚損害,傷口癒合延遲。
  4. 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能力差,多動,學習成績差。
  5. 機體抵抗力差,對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性增強,易反覆患上呼吸道感染,慢性腹瀉,久病難癒等。
  6. 青春期發育延遲,第二性徵發育差,性功能減退等。

【診斷】

根據缺鋅的原因及臨床表現綜合分析,對疑似患者可進行診斷性治療,口服鋅製劑病情好轉或痊癒者有助診斷。如有條件可做血清鋅或發鋅的檢查,以明確診斷。

鋅的正常值各家報導不一,且受諸多因素的影響,一般血清鋅正常參考值11.99~19.28μmol/L(78.3~126μg/dl),血清鋅降低可做為鋅缺乏診斷指標之一;發鋅參考值33.57μmol/g(219.4μg/g),在正常範圍波動較大,故不能做為靈敏指標。

【治療措施】

採取綜合治療措施:

  1. 病因治療:查明病因,積極治療原發病。
  2. 飲食療法:首先應瞭解食物中是否有妨礙鋅吸收的因素,如大量植酸鹽、纖維素和鈣等,同時供給含鋅量豐富的食品,如花生、肉類、豆類及貝殼類食品。
  3. 控制感染:缺鋅時易於感染,且一旦感染又消耗過多的鋅,因此,預防和治療感染十分重要,可視病情選擇有效的抗生素進行徹底治療。并注意皮膚、粘膜的局部處理。
  4. 支持療法:貧血及免疫功能低下者,適當的給輸少量的鮮血或血漿,亦可給予免疫增強劑,如左旋咪唑或丙種球蛋白。
  5. 給多種維生素:鋅缺乏者往往伴有多種維生素缺乏,因此,應適當補充維生素A、B、C等。
  6. 鋅療法:對鋅缺乏者治療有特效。

【相關藥物】

  1. 鋅製劑種類:
    1. 硫酸鋅:應用廣,劑型有溶液(配製濃度不一,0.1~1%)和片劑(每片120mg,含元素鋅25mg)。
    2. 醋酸鋅:對胃粘膜刺激小於硫酸鋅,醋酸鋅每片13mg,含鋅元素1mg。此外,尚有葡萄糖酸鋅、枸櫞酸鋅、甘草鋅、N-乙酰脯氨酸鋅等。
  2. 鋅的用法及劑量:一般元素鋅1.0~2.5mg/kg﹒d,嬰兒和兒童口服硫酸鋅120mg/d,可滿足治療需要,以不超過150mg/d為好;嚴重缺鋅者可以靜脈給藥,按元素鋅300~500ug/kg﹒d,治療好轉後,維持量為100~300μg/kg﹒d。
  3. 療程:由於機體對鋅元素的攝入、吸收、利用、儲存是複雜而緩慢的過程,補鋅則需要一段時間,一般2~3個月為一療程。
  4. 副作用:有5~10%的服用者出現噁心、嘔吐及胃內不適,極少數出蕁麻疹,一般停藥3~5天即可消失,如用量過大可能發生鋅中毒。

【預防】

由於鋅缺乏症在小兒較為常見,故應積極採取預防措施,防止其發生。

  1. 提倡生後及時哺乳,促使初乳分泌,母乳餵養兒鋅缺乏症發病率低。
  2. 牛乳餵養者,由於牛乳中鋅的生物值低,應及時添加含鋅量較多的食品或在牛乳中補充適量的鋅,人工餵養兒更應及時添加鋅。
  3. 對低體重出生兒、長期腹瀉兒、靜脈營養者、應用類固醇激素治療的疾病者、手術或燒傷患者、反覆感染不愈者以及生長發育過速兒等,應適量的補充鋅製劑,其劑量為0.25~0.5mg/kg。
  4. 供給含鋅量較多的食品,不可經常吃精製米面,并及時糾正小兒偏食和挑食習慣。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