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小兒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概述】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簡稱itp)是小兒常見的出血性疾病。經過40多年的研究,證明本病與機體免疫有關,被認為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臨床上以皮膚、粘膜自發性出血為特點,患病前有病毒感染史,如上呼吸道感染(感冒)。 本病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型,小兒多為急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急性itp各年齡階段均可發病,但以嬰幼兒時期多見,春季發病數較高。此病在小兒急性型中約80¯90%於6個月恢復,10¯25%轉為慢性。慢性病例多見於學齡兒童,病程在6個月以上,約有1/3¯1/2於5年內恢復。急性病例中個別可能發生嚴重出血(尤其是顱內出血)而導致死亡。

【臨床表現】

1.病前1¯6周有病毒感染史,如上呼吸道感染、麻疹、水痘等。 2.突然起病,出血嚴重,以皮膚、粘膜自發性出血為主,常見為皮膚、口腔粘膜、牙齦及眼結膜,鼻腔及外傷部位。胃腸道、泌尿道出血少見,偶見顱內出血。 3.皮膚見針點樣出血點、瘀點,少數病例輕度肝脾腫大。

【診斷】

1.多次化驗檢查血小板計數減少。 2.脾臟不增大或輕度增大。 3.骨髓檢查巨核細胞數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礙。 4.以下5點中應具其中兩點:(1)強的松治療有效。(2)切脾治療有效。(3)paig增多。(4)pac3增多。(5)血小板壽命測定縮短。 5.排除繼發性血小板減少症。

【治療措施】

治療

1.臥床休息,避免外傷。 2.防止和控制感染。 3.積極控制出血。 4.必要時手術治療。

【治癒標準】

1.治癒:無出血症狀,血小板計數〉100×109/l,持續3個月以上。無復發。 2.好轉:出血消失或好轉,血小板上升至20~50×109/l,但未達到100×109/l,連續檢查3次或觀察2周以上。 3.未癒:出血症狀未改善或惡化,血小板計數達不到好轉標準者。

[專家提示]

小兒如有流鼻血、牙齦滲血、皮膚出血,應立即到醫院檢查。一旦發現血小板減少最好住院進一步檢查及系統治療。門診治療的病人必須按醫生囑咐去做,以免發生嚴重出血危及小兒生命,必須注意以下幾點:(1)要限制活動,最好臥床休息,避免外傷;(2)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干的、硬的、帶刺食物不要吃,以免損傷粘膜引起出血;(3)避免應用阿斯匹林、潘生丁等藥物;(4)注意預防病毒感染(如感冒),以免使好轉的病情再度加重。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