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您的浏览器未开启Javascript!本网站利用它优化用户的浏览体验,若未开启它,除了导致部分网页功能无法正常运作,浏览效能也会较差!


home
search
AD
病名慢性肾功能不全
别名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
【概述】

慢性肾功能不全(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是发生在各种慢性肾实质疾病后期的一种临床综合病征,它以肾功能持久性减退,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为主要表现。

【病因學】

各种原发或继发的肾疾病晚期均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但以原发性肾疾病多见,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占慢性肾功能不全的50~60%,慢性间质性肾炎包括慢性肾孟肾炎占15~20%,其他原发性肾疾病有多囊肾、肾结核与肾小管性酸中毒等;继发性肾疾病和肾中毒有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风湿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等)、过敏性紫癜、糖尿病肾病、高尿酸血症、多发性骨髓瘤以及镇痛药和重金属(铅、镉、锂)中毒等;前列腺增生、尿路结石、尿道狭窄以及神经性膀胱所致的尿路梗阻,亦可造成慢性肾功能不全。

慢性肾功能不全进行性加重的过程,通常用以下学说解释

  1. 健存肾单位学说(intact nephron hypothesis):各种原因引起肾功能不全时,大部分肾单位丧失功能,残余的小部分肾单位轻度受损功能仍属正常。肾单位微穿刺研究表明,健存肾单位的入球小动脉阻力下降,而出球小动脉阻力增加,导致肾小球内高压力、高灌注和高滤过,单个肾单位小球滤过率可为正常的1倍,肾小管各种功能也可根据代偿需要而相应改变。所谓"三高"机械性损伤使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遭受破坏,肾小球内凝血,基膜通透性改变,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区扩展,残存肾单位肾小球内滤液流速加快,滤过量增加,肾小球代偿性肥大,肾小管代偿性扩张,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而丧失功能,随着健存肾单位逐渐减少,肾功能逐渐减退,当GFR降至正常的25%以下时,便出现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发展成为尿毒症。
  2. 矫枉失衡学说(trade-off hypothesis):慢性肾功能不全时,健存肾单位对许多物质进行了代偿性调节,以达到新的平衡,但在调节过程中,又出现了新的不平衡。如GFR下降时,尿磷排泄减少,血磷升高,磷阻止肠钙吸收使血钙降低,高磷、低钙刺激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激素(PTH),抑制肾小管对磷重吸收,使血磷下降,随着肾单位继续减少,血磷再度升高,PTH分泌更多,促使Ca2+由细胞外向细胞内转移,骨钙游离到血中,引起骨质脱钙、肾性骨病、转移性钙化和周围神经病变等。又如GFR下降时,钠排泄减少,利钠激素分泌增多,一方面使肾小管重吸收钠减少,钠排出增加,另一方面抑制钠-钾-ATP酶,导致许多组织细胞钠运转障碍,水、钠潴留,产生高血压与脑水肿等。
尿毒症病人症状的产生,为多种致病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及内分泌障碍外,各种代谢产物潴留起重要作用,这些代谢产物可统称为尿毒症毒素,包括
  1. 小分子物质:指分子量<500道尔顿的物质,主要有尿素(含氮代谢产物)、肌酐(肌肉的代谢产物)、胍类(甲基胍、胍基琥珀酸)、胺类和酚类(肠道细菌的代谢产物);
  2. 中分子物质:指分子量500~5000道尔顿的物质,如许多激素、多肽以及结合的芳香族氨基酸等;
  3. 大分子物质:指分子量>5000道尔顿的物质,如PTH、生长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近来还发现大量肾单位丧失后,健存肾单位处于高代谢状态,肾单位耗氧量显著增加,ATP合成速率加快,细胞内无机磷含量增加,Na/H反向转运增加,细胞内碱中毒,健存肾单位脂质过氧化物升高,使肾组织进一步损伤。脂质代谢紊乱可使肾小球血管粥样硬化、凝血,系膜细胞增生,引起基膜损伤等促使肾功能不全的发展。

【病原學】

依据肾功能损害程度可分为四期:

  1. 肾贮备功能下降期肾单位减少25~50%,内生肌酐清除率50~70ml/min,体内代谢平衡,血肌酐、尿素氮正常,肾排泄和调节功能尚好,患者无肾功能不全的症状。
  2. 肾功能不全期肾单位减少50~70%,内生肌酐清除率25~50ml/min,血肌酐133~221μmol/L(1.5~2.5mg/dl),血尿素氮>7.0mmol/L(20mg/dl),肾功能不足以维持内环境稳定,患者有夜尿多、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和贫血等临床表现。
  3. 肾功能衰竭期肾单位减少70~90%,内生肌酐清除率10~25ml/min,血肌酐221~442μmol/L(2.5~5mg/dl),血尿素氮17.9~21.4mmol/L(50~60mg/dl),肾功能不全期的症状进一步加重,并有少尿、等渗尿,血磷升高,血钙、钠、钾可降低,常有代谢性酸中毒,但无并发症。
  4. 尿毒症终末期残存肾单位<10%,内生肌酐清除率<10ml/min,血肌酐>442μmol/L(5mg/dl),血尿素氮>21.4mmol/L(60mg/dl),患者有明显尿毒症症状,包括重度贫血、恶心、呕吐等全身各系统中毒症状甚至昏迷,以及水中毒、高血钾等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等。

【臨床表現】

慢性肾功能不全程度不同,表现各异,概括起来有如下表现:

一、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的表现

  1. 脱水与水肿患者对水的适应和调节能力差,一次摄入多量的水,不能在短时间内排出,易发生水肿。由于肾浓缩功能不良,当呕吐、腹泻或摄入不足时,肾不能相应地减少水排泄,又易发生脱水,使病情恶化。GFR下降至40~30ml/min时,出现多尿和夜尿,尿比重多低于1.016;GFR下降至10~5ml/min时,24小时尿量常少于1000ml;晚期GFR极低,出现少尿或尿闭。
  2. 低钠与高钠血症GFR25ml/min以下时,肾对钠调节能力差,出现钠平衡障碍,呕吐、腹泻和肾小管对钠重吸收减少,钠丢失过多,易发生低钠血症,表现为乏力、表情淡漠、厌食等,重者发生低血压甚或昏迷。突然增加钠摄入量,肾不能很快排出,钠在细胞外液增加,出现水、钠潴留,引起水肿、高血压或心力衰竭等。
  3. 低钾与高钾血症患者钾代谢一般能保持平衡,当GFR降至10ml/min以下时,易发生高钾血症,主要原因是少尿钾排泄减少;代谢性酸中毒K+自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机体分解代谢增加以及摄入过多和使用潴钾性利尿剂等。高血钾表现为嗜睡、心动过缓,当血钾>6.5mmol/L时可发生心律紊乱或心跳骤停。若进食少、恶心、呕吐、腹泻及长期应用排钾性利尿剂、钾摄入减少、丢失增加时,易发生低钾血症,表现为乏力、腹胀,肌肉无力、腱反射消失、肢体瘫痪,重者呼吸肌麻痺和心律失常。
  4. 低血钙和高血磷此类患者极为常见,GFR降至20~25ml/min时,磷排泄减少出现高血磷,磷在肠道与钙结合后排出,限制了钙的吸收,1,25-双羟胆固化醇生成减少也使肠钙吸收减少,低血钙使PTH分泌增加,促使钙、磷自骨中释放到细胞外液,钙磷乘积过高(>70),发生肾性骨营养不良症、转移性钙化等,低血钙一般不出现临床症状,用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可降低游离钙的比例,出现手足搐搦症。
  5. 代谢性酸中毒酸中毒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一常见表现,其严重程度与肾功不全程度大致相平行,晚期病人二氧化碳结合力<4.5mmol/L(10vol/dl),这是由于
    1. 酸性代谢产物因排泄减少而滞留于体内;
    2. 肾小管合成氨、排泄氢的能力减退;
    3. 肾小管重吸收碳酸氢盐的能力下降;
    4. 腹泻导致碱性肠液丢失。严重酸中毒血pH明显下降,血氯常正常或偏低,酸性代谢产物潴留使阴离子间隙明显高于正常,患者有疲乏、厌食、恶心、呕吐、嗜睡、深大呼吸,逐渐陷入昏迷、休克和心跳停止。

二、尿毒症毒素引起的各系统症状

  1. 胃肠道表现此为患者最早出现和最突出的症状,且随病情进展而加剧,主要因尿素在胃肠道被细菌分解为氨和碳酸铵刺激粘膜引起,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呢逆、腹胀,晚期病人口中有氨味伴有口腔粘膜糜烂溃疡、消化道大量出血等。
  2. 精神、神经系统症状早期表现为头昏、疲乏、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健忘等,渐出现情绪及性格改变,如表情淡漠无欲、沉默寡言、精神萎靡,晚期出现嗜睡、幻觉、谵语、大小便失禁直至昏迷。周围神经病变以感觉异常为多见,患者感肢体麻木、皮肤烧灼感,部分病人下肢酸痛难忍,被迫不停地活动下肢。上述症状的发生机理系尿毒症毒素、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综合性因素所致。
  3. 造血系统表现贫血一般为正常形态、正色素性贫血,贫血程度与肾功能不全程度一致。贫血原因为肾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红细胞寿命缩短;存在抑制红细胞生成的物质及造血物质缺乏等。出血亦极为常见,表现为鼻衄、皮肤瘀斑和胃肠道出血等,这与血小板数量减少、功能差,以及多种凝血因子功能异常有关。
  4. 心血管系统表现慢性肾功能不全晚期并发高血压约占71%,多数病人血压在21~27/13~16kPa(150~200/90~120mmHg),这是由于GFR下降,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增加;肾分泌降压物质减少及血管外周阻力增加等综合因素所致。长期高血压引起心脏扩大、心律失常,重者发生高血压脑病,眼底检查发现视网膜动脉硬化、渗出和出血,晚期出现尿毒症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和纤维素性心包炎,可并发心包积液发生心包填塞。
  5. 呼吸系统表现尿毒症病人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易合并呼吸系感染,间质性肺炎较为常见,X线显示肺门两侧蝴蝶状阴影,有"尿毒症肺"之称。重度酸中毒出现深大呼吸,部分病人合并胸膜炎或胸腔积液。
  6. 皮肤表现患者表现面色萎黄,色素沉着,皮肤干燥、无光泽、弹性差,尿素随汗液排出沉积于皮肤形成尿素霜,或因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钙沉积于皮肤引起顽固性搔痒。

三、代谢、内分泌紊乱和免疫功能障碍

病人血浆白蛋白降低,必需氨基酸缺乏,呈负氮平衡状态;血甘油三酯升高,葡萄糖耐量试验降低;空腹血胰岛素升高。肾素-血管紧张素、泌乳素及胃泌素分泌过多,促甲状腺素、睾丸素及皮质醇较正常偏低,甲状腺、性腺功能低下,生长发育障碍。周围血淋巴细胞数减少,淋巴细胞转化率下降,各种免疫球蛋白降低,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合并呼吸、泌尿系和皮肤感染。

【輔助檢查】

  1. 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在80g/L以下,重者仅有40~60g/L,为正常形态正色素性贫血,血小板正常或偏低,感染或严重酸中毒白细胞可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多加快。
  2. 尿液检查尿蛋白一般为十~卅,晚期GFR极低,尿蛋白反见减少;尿沉渣镜检有不同程度的血尿、管型尿,粗大宽阔的蜡样管型对本病诊断有帮助;晨尿渗透压多在450mOsm/kg﹒L水以下,尿比重多在1.018以下,浓缩稀释试验夜尿多、比重差小,晚期尿比重固定在1.010~1.020之间,GFR1~2ml/min时发生尿闭。
  3. 肾功能检查见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分期。
  4. 血生化检查血浆总蛋白<60g/L,白蛋白<30g/L,血钙常低于2mmol/L(8mg/dl)、血磷多>1.7mmol/L(5mg/dl)、血钾、钠视病情而定。
  5. 其他检查X线腹部平片可观察肾影大小、形态及有无尿路梗阻和结石;放射性核素肾扫瞄、肾图检查可了解肾大小、血流量及分泌与排泄功能;B型超声或X线断层摄影(CT),对确定肾位置、形态及其内部结构改变有重要价值。上述检查肾体积缩小(多囊肾除外)是本病的晚期特征性改变。

【診斷】

  1. 慢性肾功能不全程度,依据病史、症状和体征,参照慢性肾功能不全分期标准即可作出分期诊断。
  2. 原发病诊断多数有明确的肾病史,结合临床表现特点加以判断,但晚期患者以尿毒症为主要表现,原发病表现隐匿不易识别,可先抢救尿毒症,待病情好转,再进一步检查确定。
  3. 促使肾功能不全加重的诱因,即尿毒症可逆因素,常见
    1. 感染:主要有呼吸道、泌尿系和皮肤感染;
    2. 有效血容量不足;
    3. 肾毒性药物的应用如氨基甙类抗生素、多粘菌素、解热镇痛剂、磺胺药和造影剂等;
    4. 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包填塞;
    5. 严重高血压;
    6. 高蛋白饮食等。

【治療措施】

慢性肾功能不全程度不同,治疗方法不完全一样,肾贮备功能下降期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肾功能进一步恶化;肾功能不全期除治疗原发病外,应防止或去除加重的诱因,保护残存的肾功能;肾功能衰竭期应限制蛋白摄入、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及对症处理;终末期尿毒症必须透析或肾移植治疗。

一、一般治疗

肾功能代偿无尿毒症症状的患者可适当轻工作,但应避免过劳、受寒,预防感染,不使用肾毒药物,并定期检查肾功能和尿液。肾功能失代偿有尿毒症症状应休息治疗。一些原发性疾病通过治疗如狼疮性肾炎的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疗法、活动性肾盂肾炎的抗生素治疗、梗阻性肾病去除梗阻等,常可使肾功能得到改善。若存在肾功能不全加重的因素,应尽力去除。

二、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1. 水、钠平衡以少尿引起钠、水潴留为多见,应限制水、钠入量,补液量以前一日尿量加500~1000ml为宜,钠盐每日2~3g;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重度脱水可静脉补充,注意不要过量;高钠血症多系脱水引起,宜主要补充水分,如生理盐水等,轻度低钠可增加盐摄入量(4~6g/d),血钠<120mmol/L,可给3%的氯化钠200ml静脉滴注,以后视血钠浓度,调整补钠量。
  2. 低钾与高钾血症轻度低钾口服钾盐或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即可,严重低钾需静脉补充,补钾浓度勿超过0.3%;高血钾时除限制钾摄入外,采用利尿、导泻加速钾排泄,血钾>6.5mm0l/L时,需紧急处理,静脉注射10%葡萄酸钙10ml,或静脉滴注碳酸氢钠、乳酸钠以拮抗,也可用胰岛素、葡萄糖按1单位:3~5g的比例静脉滴注。上述方法,只能暂时将血钾转入细胞内,维持6~8小时,应准备透析治疗。
  3. 高血磷与低血钙除限制含磷高的食物摄入外,可口服氢氧化铝凝胶10~15ml,每日3次,以增加磷从肠道排出,长期口服可引起高血铝应予注意;轻度低钙可口服碳酸钙或乳酸钙,每日3~6g,分2~3次口服,有低钙搐搦时,可缓慢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30ml,调整口服活性高的1,25-二羟胆骨化醇(罗钙全),可有效地提高血钙和防治肾性骨病。
  4. 代谢性酸中毒的处理轻度酸中毒常无症状,仅需口服碳酸氢钠或构橼酸合剂即可,若二氧化碳结合力<13.5mmol/L(30vol/dl),且有酸中毒症状时,应静脉补碱,按每公斤体重提高二氧化碳结合力0.449mmol/L,需5%碳酸氢钠0.5ml、或11.2%乳酸钠0.3ml计算,先补需要量的2/3,以后据二氧化碳结合力结果调整,使之达到17.96mmol/L(40vol/dl)即可。纠正酸中毒易发生低钙,应注意补充。

三、维持正氮平衡,减轻氮质血症

  1. 低蛋白饮食和必需氨基酸疗法适用于终末期尿毒症之前的病人,针对患者蛋白质代谢产物(血尿素氮)增加,必需氨基酸缺乏,非必需氨基酸升高,为保证机体代谢的基本需要,且又不加重氮质血症,每天供给热量146.3J(35cal)/kg、优质蛋白质0.3~0.5g/kg,如鸡蛋、牛奶、瘦肉及鱼等含必需氨基酸的食物,同时减少非必需氨基酸含量高的食物,如米、面、豆类等植物蛋白质的摄入,可以麦淀粉、蔬菜(白菜、甘薯、南瓜等)充饥,植物油、糖及水果一般不严限制。每日补给必需氨基酸混合液,同时供给足够热量,蛋白质摄入<20g/d,可促进氮平衡,减轻氮质血症,也可口服α-酮酸制剂(肾灵)以代替必需氨基酸注射,达到同样疗效。
  2. 胃肠吸附疗法氧化淀粉是淀粉和高碘酸钠化合物,口服后与肠腔中尿素氮结合从粪便中排出,以减轻氮质血症。现多口服包醛氧化淀粉5~10g,每日2~3次,注意不与碱性药物合用,以免降低药效。中药大黄煎剂口服或灌肠,可使粪氮排出增加;也可用大黄30g、煅牡蛎30g、蒲公英20g煎液加温水600~800ml,保留灌肠,每晚1次,有一定治疗效果。
  3. 增加蛋白合成注射蛋白同化激素可增加蛋白合成、减轻氮质血症,并可改善贫血,常用苯丙酸诺龙或丙酸睾丸酮25~50mg,每2~3日肌注1次,也可用葵酸诺龙25mg,每2周肌注1次。

四、对症治疗

  1. 恶心、呕吐除纠正酸中毒外,可肌注胃复安10mg,也可常规口服吗丁林10mg,每日3次,重者可肌注安定或氯丙嗪止呕;有上消化道出血,可用甲氰咪呱0.4~0.6g溶于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同时应用止血剂。
  2. 高血压降压可按阶梯方案进行,以免使血压骤降,影响肾血流量,加快肾功能不全,β受体阻滞剂可使肾血管收缩,肾血流减少,GFR下降,故应避免应用。可顺序使用下述药物
    1. 利尿剂:常用速尿40~80mg/d,分2~3次口服;
    2. 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啶15~60mg/d,分3次口服,也可选用尼莫地平等同类药;
    3. 血管扩张剂:哌唑嗪0.5~1mg,每日3次口服,或甲基多巴0.25~0.5g,每日2~3次口服;
    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普托利12.5~25mg,每日2~3次口服,或依那普利2.5~10mg,每日2次口服。
  3. 利尿利尿能减轻水肿,增加毒素排泄,减轻氮质血症。内生肌酐清除率>25ml/min,噻嗪类利尿剂有效,<25ml/min,唯速尿等袢利尿剂才有效,宜从小剂量开始用,每日最大用量可达600mg,大量用时以溶于葡萄糖中静脉滴注为宜,还应注意耳聋、血尿酸升高等副作用。若内生肌酐清除率<5ml/min,用利尿剂效差,可用20%甘露醇100ml加温后口服,每日2~4次,同时准备透析治疗。
  4. 其他症状轻度贫血可补充铁剂、叶酸,重度贫血有明显缺氧症状时,可输少量新鲜血或红细胞,亦无持久作用,有条件可肌注促红细胞生成素,有显著疗效;皮肤、粘膜出血应用止血剂;感染时选对肾无毒性的抗生素;心力衰竭时除利尿外可用酚妥拉明以减轻心脏负荷,注射小量西地兰以强心;皮肤搔痒外抹炉甘石洗剂及口服抗组织胺药;烦躁不安可用镇静剂等。

五、血液净化疗法

即用人工方法代替肾排泄功能,使血液得到净化,以帮助可逆性尿毒症渡过危险期、维持终末期尿毒症生命,或为肾移植作准备。凡属终末期尿毒症以及难以纠正的高血容量、水肿、心力衰竭或高钾血症和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均为本疗法的适应证。血液净化疗法常用:

  1.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 HD):将病人血液和透析液同时连续不断地引入透析器内,分别在透析膜的两侧逆向流过,透析膜是人工半透膜,根据膜平衡原理,半透膜两侧液体各自所含溶质浓度从高的一侧向低的一侧移动(弥散作用),而水分则从渗透压低的一侧向高的一侧渗透(渗透作用),最后达到动态平衡。病人血中尿素、肌酐、胍类、中分子物质等尿毒症毒素及多余的水、电解质弥散、渗透到透析液中排出,而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血细胞、细菌等则不能透过半透膜,病人所需的物质如碳酸氢根、乳酸根等弥散到血液中得到补充,从而达到"人工肾"的目的。血液透析需具备透析机(透析液供应装置及其监测系统)、透析液(主要成分与血浆相似)、透析器和血管通路(图5-5-1)。透析器以赛璐玢、铜玢或聚丙烯晴膜为原料,制成0.8万~1万根半透膜空心纤维,置于直径为5~10cm、长20~25cm的柱状体内,透析面积为1.0~1.5m2,预充量约75~95ml,血液进出于空心纤维管内,透析液流经管外。长期血液透析多采用四肢皮下动静脉吻合(内瘘),做为引流和回输血液的通路。视肾衰程度确定每周透析次数,以透析充分为目的,一般每周透析2~3次,每次4~5小时。
  2.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PD):腹膜是一天然的半透膜,成人腹膜面积为2.2m2,腹膜具有弥散和超滤的功能,可清除血中尿毒症毒素、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常以手术方法将用作引流透析液的腹膜透析管置于膀胱(子宫)直肠陷窝,透析液引入腹腔,通过腹膜与病人血液充分交换,透析液所含电解质、代谢产物与血液基本平衡后,再从腹腔放出,如此往复进行,达到透析目的。腹膜透析方式有间歇性腹膜透析(intermittent peritoneal dialysis,IPD)和非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alysis,CAPD)两种。开始作IPD,即每次入液1000m1,30分钟至1小时1次,每天10次,病情稳定后作CAPD,每次入液2000ml,4小时1次,每天4次。腹膜透析无需机器、操作简单、心血管稳定性好,清除中分子物质优于血液透析,缺点是易发生腹膜炎和蛋白丢失等。
  3. 其他血液净化疗法:包括血液滤过、血液灌流和胃肠透析等,血液滤过副反应较血液透析少,能准确、迅速地脱水,适于高血容量心衰以及心血管稳定差的患者。血液灌流是将病人动脉血引入储有吸附材料的容器内,通过吸附血中的毒素后,再将血液回输体内,因不能清除多余的水分,仅适用于某些中毒及免疫性疾病。胃肠透析是一次口服数千毫升透析液,通过腹泻达到清除毒素之目的,因疗效差和病人不易接受,已较少应用。

六、肾移植

将健康人肾移植给尿毒症病人,是尿毒症的有效方法。自50年代开始以来,已取得很大进展,特别是70年代一种强有力的抗排斥药(环孢素A)应用于临床以及组织配型技术的发展,使肾移植存活率显著提高,2年存活率亲属间供肾达90%,尸体肾也有70%左右,移植人数在逐年增加。由于肾来源受限,组织配型很难完全接近,抗排斥药带来的副作用等尚未完全解决,肾移植病人10年存活率还较低,相信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日趋完善,肾移植必将得到广泛地应用。肾移植的适应症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内生肌酐清除率<10ml/min;肌酐清除率虽>10ml/min,但有顽固性高血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多发性神经病变等;年龄在50岁以下,其他主要器官如心、脑、肝、肺以及下尿路无重要病变;尿毒症系原发性肾疾病引起,而非全身性疾病所致者。

【鑑別】

  1. 急性肾功能衰竭:部分病人肾疾病呈隐匿经过,遇有应激状态(外伤、感染、吐泻、发热、脱水、心衰、食物中毒)使慢性肾功能不全突然加剧,需与急性肾功能衰竭鉴别。急性肾功能衰竭病史短,临床病程呈急性经过,无明显贫血及低蛋白血症,X线或B超检查肾体积无缩小等为急性肾衰的特点。
  2. 原发于各系统疾病的症状:慢性肾功能不全各系统症状并无特征性,当缺乏肾病史,且以某一系统损害为突出表现时,易局限于某一系统的原发病诊断,如贫血、高血压、胸膜或心包炎、上消化道出血及胃肠炎等。
  3.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本病有水、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有恶心、呕吐、嗜睡与昏迷等表现,可据病史、尿糖、血糖、酮体及肾功能检查鉴别。

AD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