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您的瀏覽器未開啟Javascript!本網站利用它優化用戶的瀏覽體驗,若未開啟它,除了導致部分網頁功能無法正常運作,瀏覽效能也會較差!


home
search
AD
病名小兒念珠菌病
【概述】

念珠菌病主要由白色念珠菌引起。主要侵犯表皮及粘膜,也可致內臟或全身性感染,是真菌病中最常見的一種。

【臨床表現】

由於侵犯的部位不同, 臨床表現也不一。

  1. 皮膚念珠菌病 好發於新生兒和較小的嬰兒。病變主要在尿布包裹處,如臀部、外陰、肛門周圍以及腹股溝;其次為腋窩、頸前及下頦等。初起時皮膚潮紅、糜爛, 散在米粒大小的扁平丘疹,易於擦爛而形成邊緣清楚、潮濕而鮮紅的創面,伴有灰白色脫屑,周圍可有水疱或膿疱,當逐漸融合後又形成新的擦爛。局部痛癢交加,小兒哭鬧不安。
  2. 鵝口瘡 初起時,白苔附著於口腔粘膜,但不容易擦掉,可融合成大片白膜遍佈於口腔各處,較鬆軟,剝脫後可見潮紅粗糙的粘膜面。
  3. 念珠菌食管炎 主要症狀為嘔吐和吞嚥困難。較大兒童可訴說進食時食道部位有燒灼感。
  4. 念珠菌腸炎 多於口服廣譜抗生素後,由於腸道菌群失調而引起。腹瀉每日3~20多次不等,呈泡沫水狀,或有粘液,有發酵氣味,嚴重時形成潰瘍可排出血便,甚或發生腸穿孔、腹膜炎等。
  5. 念珠菌肺炎症狀同支氣管肺炎, 如發熱、咳嗽、氣喘、發紺,肺部叩診發濁,可聞中、小水泡音。起病緩慢,病程較長。如延誤診斷或繼續使用抗生素,病情反而更加嚴重,往往停用抗生素後可自然痊癒。
  6. 播散性念珠菌病多由血行播散, 經真菌敗血症階段後,造成1個或多個臟器的病變。常可引起心、腎、腦部的損害。病情嚴重

【輔助檢查】

  1. 病原菌檢查 將皮屑、痰、糞便等塗於玻片上,加1滴10% 氫氧化鉀或蒸餾水, 輕微加熱,或用尿液直接滴於玻片上,顯微鏡下觀察可見細長菌絲及成群孢子。
  2. 病原菌培養將皮屑、痰、糞便等標本接種在沙保培養基( 葡萄糖蛋白腖瓊脂培養基)上培養,37℃,經1~4天可見白色或黃棕色奶油狀酵母樣菌落生長。
  3. X線檢查無特異診斷價值,如疑有念珠菌食道炎時可做鋇餐造影。疑為念珠菌肺炎時可拍胸片檢查。

【治療措施】

﹝治療﹞

( 一)鵝口瘡 1%碳酸氫鈉洗口腔,然後塗1%龍膽紫。也可用制黴菌素壓碎(10萬U/片)加水1~2ml ,擦洗并塗於口腔患處,每日3-4次。( 二)皮膚念珠菌病除勤換尿布以保持局部清潔乾燥外,可塗制黴菌素霜劑(10萬U/g),每日2-4次。( 三)內臟念珠菌病的治療 1.二性黴素B首次劑量為0.1mg/(kg﹒d),以後逐日增加至1~1.5mg/( kg﹒d),以每0.1mg/ml稀釋於10%葡萄糖中靜脈緩慢滴注,以6小時或稍多為宜,當劑量達1~1.5mg/(kg﹒d )時可由每日1次改為隔日1次注射。總療程為1~3個月。注射過程中可出現藥物反應,如發熱、寒戰、頭痛、噁心及嘔吐等,對症處理即可,不必停藥,反應重者可減少劑量,靜脈滴入時可加氫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聯合使用。二性黴素B?對腎、肝和造血系統有一定毒性,用藥期間應每3~7天查血、尿常規及尿素氮,每週查肝功能。有輕度腎功能損害者停藥3~7天即可恢復。若肝、腎、造血功能有明顯損害時,需停藥2~5周,待各項功能恢復後再從小劑量開始給藥。 2. 咪唑類 (1)咪康唑:具有廣譜抗真菌和抗細菌活力。劑量為20~40mg/( kg﹒d ),分3次以5%葡萄糖稀釋後靜脈滴注,療程為3~12周。鞘內注射每次10~20mg,共用3~7天。 (2)酮康唑:胃腸道易吸收,不透入腦脊液,劑量為4~8mg/(kg﹒d),頓服,療程1~2月。 (3)氟康唑:能廣泛分佈於各種體液中,吸收好,經尿排出,口服劑量200~400mg/d 3.大蒜素成人劑量為60~120mg(0.15%大蒜注射液40~80ml)加入5~10%葡萄糖液500ml內靜滴,每日1次,由小劑量開始。小兒酌減。

AD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