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小兒直立調節障礙
【概述】

直立調節障礙是一種因小兒植物神經不穩定而引起的,主要臨床表現為晨起或直立後頭暈、心慌、噁心及胸悶等一組綜合徵,是小兒時期常見病。為自限性疾病,預後良好。由於小兒植物神經尚未發育完善,功能不穩定,以致有時血管舒縮反應不良,尤其在體位變動,由臥位變為直立位時引起一過性腦貧血等徵象。正常人由平臥位起立時下肢血管立即反射性收縮,以保證有充分血液回流心臟,使血液循環充分保證軀幹上部與下部的供應,進行正常的功能運轉。而患本症者此時則有可能出現頭暈、噁心等症候。

【診斷】

(一)主要條件 1.晨起頭暈、精神不振。 2.直立後不適。 3.直立試驗陽性。

(二)次要條件 1.易疲乏。 2.稍事活動即心慌、胸悶。 3.易暈車。 4.洗熱水澡時頭暈或心慌、胸悶。具有以上一個主要條件和兩個次要條件;或具備以上兩個主要條件即可確診,但必須在除外器質性疾病的基礎上。

﹝直立試驗方法及其結果的判斷﹞

受試者平臥,常規測九導聯心電圖後測血壓,然後起立,安靜直立10分鐘,後重複測心電圖及血壓,比較直立前後的心率、脈壓差及T波變化。在下列四項中有兩項或兩項以上符合者即為陽性:(1)直立後心率增加≧20次/分;(2)直立後收縮壓下降≧2.6kPa(20mmHg) ;(3)直立後兩個或兩個以上導聯T波下降≧0.2mV或50%;(4)直立後脈壓差減少≧.1 kPa( 16mmHg )。如在試驗過程中暈倒試驗不能繼續者,亦判斷為直立試驗陽性

【治療措施】

﹝治療﹞

(一)精神治療 非常重要。經驗證明隨著小兒的生長發育,植物神經功能發育日趨完善,多數在青春發育前期症狀即自然消失。明確此點對消除患兒及家長心理負擔大有裨益,有利於小兒從事正常生活、學習,有益於早日康復。

(二)針對病因採取相應措施 起床前適當活動肢體,以提高交感神經興奮性,起床動作不要過猛可減輕或減少症狀發作。

(三)物理療法 睡前和起床前用干或冷毛巾擦肢體,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和冬季戶外鍛練,以改善血管舒縮功能,增強血管神經反應的靈敏性,有利於症狀恢復。

(四)藥物治療 常用穀維素以調整植物神經,劑量每次20mg,每日3次,症狀消失後減半量,3個月為一療程,但效果多不甚明顯,其他各種對症治療一般多不需要。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