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徵
別名adue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
【概述】

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徵(adue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多種嚴重疾病,如休克、創傷、誤吸等病程中發生的急性進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主要病理生理改變為瀰漫性肺損傷、肺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肺泡萎陷,導致肺內血液分流增加、通氣/血流比例失調。以嚴重不易緩解的低氧血症、呼吸頻數和呼吸窘迫為主要臨床表現。

【病因學】

ARDS的病因有肺部疾病,如嚴重感染(包括病毒、肺孢子蟲病)、肺創傷、肺栓塞(脂肪、羊水)、誤吸、有毒氣體(光氣、煙霧)吸入等;肺外疾病,如嚴重創傷、敗血症、各種原因的休克、急性胰腺炎、DIC,以及體外循環、大量輸庫存血、長期高濃度(>70%)吸氧等。

ARDS的發病機理尚未完全闡明,上述疾病過程中可產生并釋放血管活性物質,如組織胺、5-羥色胺、緩激肽、兒茶酚胺、細菌毒素、超氧化物陰離子等引起肺血管壁損傷,使通透性增加,或引起肺毛細血管微栓、肺循環障礙,或肺泡Ⅱ型細胞損害,致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合成減少,肺泡張力增高導致肺泡廣泛萎陷不張,腦組織缺氧還可引起反射性肺毛細血管收縮和肺靜脈壓增高,最終導致滲透性肺水腫、通氣/血流比例失調、肺內靜動脈分流,出現嚴重低氧血症。

早期肺重量增加,主要是含水量增多,可超過正常水含量的80%以上。外觀呈暗紅或紫紅色肝樣變,肺泡含氣量顯著減少,鏡下可見肺小血管內微栓形成及灶性出血,肺泡透明膜形成。隨病程延長,灶性出血逐漸吸收,但水腫仍存在,常伴廣泛支氣管肺炎及肺間質纖維化。此後透明膜漸吸收,以纖維化為主要病理改變,肺泡吞噬細胞顯著增加。

ARDS的病因較多,但肺內病理生理改變基本相同,主要特點有:

  1. 肺微血管內皮損傷和滲透性增高,引起肺間質水腫相繼出現肺泡水腫;
  2. 肺毛細血管廣泛微栓形成伴灶性出血,并釋放血管活性物質引起肺小血管收縮,肺內分流增加;
  3. 肺泡Ⅱ型細胞損害,表面活性物質減少,肺泡回縮力增強引起泛發性肺泡不張,氧瀰散障礙。上述變化的結果必然導致通氣血流比例失調,肺內靜動脈分流和氣體交換障礙,因而出現嚴重進行性低氧血症。

【診斷】

  1. 具有休克、創傷、誤吸、嚴重感染等可引起ARDS的原發病和相應表現;
  2. 在上述疾病過程中突然出現進行性呼吸窘迫、呼吸頻率>28次/分,紫紺漸加重,通常吸氧療法難於改善,晚期肺部可聞水泡音或管狀呼吸音和吸氣爆裂音;
  3. 胸部X線表現,早期多無異常,隨病情加重可出現網狀、點片狀及融合成大片的密度增高陰影,實變陰影中有時可見支氣管充氣徵;
  4. 動脈血氣分析,呼吸空氣時PaO2<8kPa(60mmHg),PaO2/FIO2(吸氧濃度)<300(PaO2以mmHg計算),PaCO2早期<4.67kPa(35mmHg)或正常;
  5. 能除外心源性肺水腫。

【治療措施】

ARDS的治療原則是糾正缺氧、克服肺泡萎陷、改善肺微循環、消除肺內水腫和控制原發病。

  1. 糾正缺氧和克服肺泡萎陷通常吸氧無效,機械通氣加呼氣末正壓(PEEP)通氣可顯著提高療效,PEEP即在人工呼吸機出氣口接一塑料管引入水封瓶內,導管入水深度約3~5cm,可漸增至10cmH2O(0.98kPa),由於整個呼吸週期中均為正壓,故可克服小氣道及肺泡萎陷,并可使部分不張的肺泡復張,肺靜動脈分流減少,從而使PaO2提高。近來提出高頻噴射通氣呼吸機可產生自發性PEEP效應,且不需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用鼻塞法即可,并可高濃度供氧,對治療ARDS可有一定療效。
  2. 改善肺微循環肺小靜脈痙攣、肺血管微栓和DIC均可引起肺微循環障礙。其療法用皮質激素,雖然意見尚不一致,但多數認為早期應用有益,可阻止血管活性物質釋放而緩解支氣管和肺小血管痙攣;減輕肺栓塞和肺組織的炎症反應;防止溶蛋白酶釋放,保護肺組織;有利於合成和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質,保持肺泡膜的穩定性;抑制肺纖維化形成。宜早期大劑量應用,如氫化可的松200~300mg/d,或地塞米松20~30mg/d、靜脈滴注,并應盡早減停,以減少不利影響。高凝傾向者可用肝素,並能防止DIC,但有出血傾向時應慎重。654-2、東莨菪鹼、酚妥拉明、罌粟鹼、低分子右旋糖酐對疏通微循環均有一定療效,可酌情選用。
  3. 消除肺水腫ARDS均有間質性和不同程度的肺泡肺水腫,應限制入水量。尤其是控制輸液量,以防止肺水腫進一步加重。早期輸入無鹽白蛋白同時應用快速利尿劑,將有利於水腫液從肺內移出,隨病情加重血管滲透性顯著增加,此時肺間質滲透壓較高,則應用白蛋白可能不利,應以強速利尿劑為主,但應注意電解質的補充。
  4. 積極治療原發病本病也常繼發肺部感染,應注意發現和及時處理。

【預後】

ARDS患者死亡率甚高,多在50%以上,如能早期發現及時治療可望改善預後。

【預防】

  1. 對休克、嚴重創傷、感染等易發生ARDS的患者,在病程中應隨時警惕本病的發生。對某些重症疾病、尤其意識不清的患者,應加強護理,防止誤吸、休克等,以預防ARDS發生。
  2. 對上述疾病過程中,呼吸頻率有增加趨勢(>20次/分),應認為有發生ARDS的可能,宜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如呼吸頻率進行性加快,雖未達28次/分,或PaO2雖>8kPa,PaO2/FIO2>300,但有進行性下降,應列為高度可疑病例,早期進行有關治療,防止進展為治療困難的典型ARDS。

【鑑別】

與心源性肺水腫的鑒別點主要是:左心衰竭有心臟病證據,常有粉紅色泡沫痰伴平臥困難,肺底濕羅音,X線肺部呈蝶翼狀陰影,肺楔壓增高,強心利尿療法有效。而ARDS患者無心臟病證據,肺部羅音廣泛可有吸氣爆裂音或管狀呼吸音,肺楔壓降低或正常,強心利尿劑無效。此外有時還應與支氣管肺炎相鑒別。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