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名 | ADH分泌過多綜合徵 |
| 別名 | 抗利尿激素分泌過多綜合徵 |
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 ADH)分泌過多綜合徵是由於多種原因引起的內源性ADH或類似ADH物質持續分泌,使水排泄發生障礙,從而引起低鈉血症、水瀦留及有關臨床表現。
bubble_chart 病因學
最常見的原因是由腫瘤組織合成并自主性釋放ADH所致,約占本徵80%,主要為肺小細胞癌、胰腺癌、十二指腸癌和淋巴瘤等。其它如肺炎、肺結核及影響下丘腦-垂體功能的外傷、炎症、腫瘤等神經病變也可引起ADH分泌過多。
除原發病的表現外,本徵主要表現為水瀦留及低鈉血症。一般血清鈉低於130mmol/L,當血鈉<120mmol/L時出現無力、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嗜睡、煩躁,甚至精神失常。當血鈉<110mmol/L時出現驚厥、昏迷甚至死亡。因水瀦留一般不超過3~4升,且部分水轉移到細胞內,故一般無水腫。
治療上,輕者僅限制每天攝水量<100ml,症狀可好轉,體重下降,血清鈉與滲透壓隨之增加,尿鈉排出減少。重者應靜脈緩慢滴注5%氯化鈉溶液200~300ml,在數小時內逐漸提升血鈉,還可加用速尿排水。應用抗ADH藥物,如去甲金黴素可阻礙ADH對腎小管的水重吸收。鋰鹽也有類似作用,但毒性較大。本病最根本的治療為病因治療,惡性腫瘤需手術切除,輔以放療、化療。
本徵需與腎小管病變、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慢性心衰、肝硬化腹水、高滲利尿劑的應用以及甲狀腺功能低下等所致的水瀦留和/或低血鈉相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