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小兒絲蟲病
別名filariasis
【概述】

絲蟲病(filariasis)是由於蚊蟲傳播的班氏絲蟲和馬來絲蟲寄生人體引起的慢性寄生蟲病。絲蟲的幼蟲──微絲蚴具有較嚴格的夜間出現於血流中的特性。成蟲寄生於淋巴系統,臨床上可引起淋巴管炎和阻塞症狀,晚期常形成下肢的象皮腫。班氏絲蟲還常引起乳糜尿和泌尿生殖系統的症狀。

【流行病學】

山東、河南以南的地區均有絲蟲病分佈,我國絲蟲病流行區大都屬中、低度流行區。小兒時期較成人感染率低。患者在流行區居住,已往有淋巴管炎、淋巴結炎發作。

【臨床表現】

小兒患者感染後多無症狀,而普查時發現血中有微絲蚴。少數患兒呈週期性發熱,發熱時多伴有淋巴管炎、淋巴結炎(較多見為腹溝股淋巴結炎,繼之出現離心性淋巴管炎),熱度可達39℃以上,持續3~5日不等,同時伴全身疲乏、頭暈、頭痛、腰痛,食慾不振、噁心、嘔吐,還可出現全身過敏症狀,如蕁麻疹、過敏性皮疹、哮喘等。小兒時期少見象皮腫、乳糜尿或鞘膜積液等晚期症狀。

【輔助檢查】

  1. 外周血中白細胞和嗜酸粒細胞增多。
  2. 夜間檢查患兒外周血中可發現微絲蚴。
  3. 免疫試驗如皮內試驗、補體結合試驗等反應陽性。
  4. 有條件者可做淋巴管造影,患者顯示輸入淋巴管擴張而輸出淋巴管狹窄;淋巴結實質顯影有缺損現象。
  5. 活體組織檢查將疑似病變組織(如下肢淺表淋巴結、精索結節等)切取小塊組織活檢找成蟲。

【治療措施】

病原治療,以下藥物可供選用。

  1. 海群生(枸櫞酸乙胺嗪, hetrazan) 為首選,對於微絲蚴和成蟲均有殺滅作用。一般用5~l0mg/(kg﹒d),分為3次飯後服用,連服7~15天。或15mg/(kg﹒d),分3次飯後服用,連服5天。短程療法便於大規模集體治療,劑量為20mg/(kg﹒d),分2次口服,連服2天,然後每週服l0mg/kg,一次頓服,連服7周。服海群生後,血中微絲蚴大量消滅,往往因其分解而引起異性蛋白反應,如寒熱、皮疹、肌肉關節酸痛等,可於3~5日內消退,不必停藥。
  2. 左旋咪唑:劑量為3~5mg/(kg﹒d),每日分2次服用,連用5天。此藥對微絲蚴效果較好。
  3. 呋喃嘧酮:對馬來絲蟲的微絲蚴和成蟲都有明顯的殺蟲作用。口服每日15~20mg/kg,分3次飯後服用,連服5天。服藥後偶也有發熱、頭昏、頭痛、食慾不振及嗜酸粒細胞增加。

【預防】

  1. 普遍治療患者以消滅傳染源。
  2. 滅蚊、防蚊,維護環境衛生。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