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小兒腎病綜合徵
別名nephrotic syndrome
【概述】

腎病綜合徵(nephrotic syndrome)是由於多種病因引起腎小球濾過膜對血漿蛋白通透性增高、大量血漿蛋白自尿中丟失的一個臨床綜合徵。它具有四大特點:

  1. 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性+++或++++,定量每日>100mg/kg,持續2周以上。近年也有主張以>50mg/kg或>40mg/(m2‧h)為標準者。
  2. 低白蛋白血症,血漿白蛋白低於30g/1。
  3. 高膽固醇血症,血膽固醇>5.72mmol/L (220mg/dl)。
  4. 水腫。
上述(1)和(2)是本徵的必具條件。本徵臨床上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者又分為:
  1. 單純性:即具備上述腎病綜合徵條件,而無血尿、無高血壓、無氮質血症、無低補體血症者。
  2. 腎炎性:除腎病綜合徵四大特點外,還具以下幾項表現之一,即多次尿中紅細胞每高倍視野>10;反覆出現高血壓,學齡兒童>17.3/12.0kPa(130/90mmHg);學齡前兒童>16.0/10.7kPa(120/80mmHg),并除外由於皮質激素應用所致;持續氮質血症,血尿素氮>10.71 mmol/L(30mg/dl),并除外由血容量不足即腎前性者;血總補體或C3降低。
  3. 先天性(生後6個月內起病者)。
繼發性者兒科臨床最多見於狼瘡腎、紫WAR腎炎及乙型肝炎病毒相關腎炎。原發性腎病綜合徵病理上可有多種表現,常見的有:
  1. 微小病變;
  2. 繫膜增生;
  3. 局灶性節段性腎小球硬化;
  4. 膜增生性腎炎;
  5. 膜性腎病。
臨床分類和病理表現常有一定相關,如單純性者多為微小病變改變;但兩者不可互相取代。

【輔助檢查】

對難治性腎病或病程中有明顯病情變化者行腎穿刺檢查。根據光鏡、免疫螢光及電鏡檢查而作出病理診斷。

【診斷】

根據前述四大臨床特點,特別是具備大量蛋白尿及低白蛋白血症時即可診為腎病綜合徵。依病史、體檢及參考化驗除外繼發性者即屬原發性腎病綜合徵。再根據血尿、氮質血症、高血壓的有無及血補體是否低下而區別為腎炎性或單純性。鑒於腎上腺糖皮質激素(簡稱激素)為小兒腎病綜合徵的首選藥物,且其足量治療8周時的效應常提示預後,并為下一步制定治療的重要參考,故於作出臨床診斷的同時宜標明其對激素的效應。通常根據足量皮質激素治療8周時的效應而區別為:

  1. 完全效應:對激素敏感,水腫消失,尿蛋白陰轉;
  2. 部分效應:對激素部分敏感,水腫消失,尿蛋白≦++;
  3. 無效應:對激素耐藥,尿蛋白≧+++。
臨床上還有人將激素耐藥、激素依賴(指對激素敏感,用藥後緩解,但減量或停藥2周內復發,恢復用藥或再次用藥仍有效,并重複3次以上者)和勤復發者(指半年內復發或反覆2次,或1年內反覆3 次以上者)統稱「難治性腎病」。

【治療措施】

(一)一般治療

水腫期應臥床休息,限制鈉鹽攝入。對已無水腫者盡量保持接近正常的生活制度及飲食。供足量鈣及維生素。平時盡可能少去公共場所以避免感染機會。一旦併發感染應積極治療。

(二)對症治療

水腫明顯者應予利尿。一般可予口服雙氫克尿噻,久用時伴用螺內酯。嚴重水腫伴尿少者應用呋喃苯胺酸(速尿)口服或注射,每次1~2mg/kg,或丁苯氧酸(丁尿胺),成人靜注0.5~1.0mg,兒童酌減。對顯著白蛋白低下、血容量可能不足者,可先靜脈滴注低鹽人血白蛋白,繼之滴注速尿;也可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擴容(5~1.0ml/kg)後應用速尿,每日一次,連用數日。在顯著利尿時應注意水、電解質失衡,特別是低鉀血症,必要時予以補充。對伴發血壓增高者予以降壓藥(見高血壓章)

(三)激素

為首選藥。潑尼松最常選用。潑尼松1.5~2.0mg/( kg‧d) (總量每日一般不超過60mg)分3次口服,用藥4~8周(不短於4周,或尿蛋白陰轉後3周);然後改為2~3mg/kg隔日晨頓服,然後逐漸減量,療程6~9個月或更長,對初治者一般6個月己足;對復發者常取中長療程;對激素依賴者常需給予一能維持緩解的最低有效量維持更長時間。對激素耐藥者,尤當伴有一定腎功能損傷者還可行甲基潑尼松龍靜脈衝擊治療,劑量每次15~30mg/kg,總量不超過lg/d加入葡萄糖液100~200ml靜脈滴入,每日或隔日1次,3次為一療程。衝擊後48 小時繼用潑尼松,隔日晨頓服。衝擊治療注意有時發生高血壓,或併發嚴重感染。

(四)其他免疫抑制劑

加用或換用的指徵為難治性腎病和& 或激素毒副作用顯著者。

  1. 環磷酰胺:口服劑量2~2.5mg/(kg﹒d),療程8~12周。注意近期毒副作用有白細胞減少、脫髮、肝功受損、出血性膀胱炎,遠期副作用有性腺損傷不育,故對青春期前後男孩慎用。近年還有應用靜脈衝擊治療者,每次8~12mg/kg靜脈滴注,2天為一個療程,間隔15~30天,連用6個療程。
  2. 苯丁酸氮芥:口服0.2mg/(kg﹒d)不長於8周,總量宜<10mg/kg。副作用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對病毒感染的易感性增加,青春期前男孩用藥也可能有性腺損傷。
  3. 6-硫鳥嘌呤(6-μg):劑量1.5~2.0mg/(kg‧d),療程尚待摸索。副作用有血白細胞、血小板減少。
  4. 環孢素a:5mg/(kg‧d),最好有藥物血濃度監測以調整劑量。毒副作用有腎前性氮質血症(用藥初期)、腎小管間質損害(用藥長時)、多毛、牙齦增生、低血鎂、血鹼磷酶增高。
(五)輔助治療

  1. 臨床有高凝狀態者可予抗凝治療,可服用藻酸雙脂鈉、潘生丁、丹參,還可應用蝮蛇抗栓酶及肝素治療。
  2. 經常伴發感染者可加免疫增強劑如左旋米唑。
  3. 中藥:針對激素毒副作用予以滋陰降火藥(生地、知母、丹皮、茯苓、澤瀉、生草等)。激素減量過程中益氣補腎,用黃耆、炙甘草、仙靈脾、菟絲子、補骨脂等。

【鑑別】

主要是除外繼發性者,為此常需檢測血補體、抗核抗體、乙肝病毒感染標誌物等化驗,並需詳盡參考病史及有關家族史。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