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急性鼻炎(傷風、感冒)
別名acute rhinitis
【概述】

急性鼻炎(acute rhinitis)是鼻腔粘膜的急性炎性疾病。很常見,有傳染性,常反覆發生。俗稱「傷風」或「感冒」。

【病因學】

致病微生物主要為病毒,各種呼吸道病毒均可引起本病,而以鼻病毒(rhinoviruses)和冠狀病毒(coronaviruses)為主。當機體抵抗力降低或鼻粘膜的防卸功能遭到破壞時,即可引起病毒侵入機體、生長繁殖而發病。同時存在於病人鼻部和咽部的致病菌(鏈球菌、葡萄球菌、肺炎菌、流行性感冒桿菌及其它細菌等)也乘機活躍繁殖,形成繼發感染。
常見的誘因有全身因素,如受涼、過勞、營養不良、煙酒過度、內分泌失調(甲狀腺功能紊亂等)及全身慢性疾病(心、肝、腎疾病)等均可影響新陳代謝的正常過程,造成血管痙攣、組織缺氧、鼻粘膜溫度降低、免疫功能下降等,使呼吸道粘膜,特別是鼻腔粘膜的抵抗力下降。體質因素亦有一定關係。局部因素主要由於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鼻息肉等,致鼻腔通氣受限,影響鼻腔生理功能。鄰近的病灶性疾病,對急性鼻炎的發生有誘發作用。

【診斷】

(一)初期(前驅期):約1~2天,多表現為一般性的全身酸困,鼻及鼻咽部發乾灼熱,鼻粘膜充血、乾燥。診斷和鑒別急性鼻炎應與某些傳染病的前軀症狀,如流感、麻疹、猩約熱、流行性出血熱等鑒別,因這些病的開始,常先有急性鼻炎的症狀出現,有「急性傳染性鼻炎」之稱,應予以注意。亦須與變應性鼻炎作鑒別。在急性鼻炎時,切忌用力擤鼻,以免炎症擴展引起中耳炎或鼻竇炎。
(二)急性期(濕期):約2-7天,漸有鼻塞,鼻分泌物增多,噴嚏和鼻腔發癢,說話呈閉塞性鼻音,嗅覺減退。鼻粘膜明顯充血腫脹,鼻腔內充滿粘液性或粘膿性分泌物,可轉為膿樣。全身有不同程度的發熱、頭脹、頭痛等。
(三)末期(恢復期):鼻塞逐漸減輕,膿涕也減少,若不發生併發症,則數日後可自愈。併發症炎症亦可向下蔓延,發生咽喉、氣管和肺的炎症。

【治療措施】

(一)全身治療:臥床休息,宜多喝水,有便秘者可給予緩瀉劑。患者應予以隔離以免傳染他人。內服解熱發汗藥,如複方阿斯匹林,1~2片,每日3次;阿斯匹林,0.3~0.5,每日3次,或克感敏,1~2片,每日3次。中藥以疏風解表祛邪為主,如桑菊感冒片和銀翹解毒片等。合併細菌感染或有併發症時,就使用抗生素類藥物。

(二)局部治療
  1. 1%麻黃素液或呋喃西林麻黃素液、氯黴素麻黃素液滴鼻,每日3次,以利通氣引流。滴鼻法:(1)仰臥法:仰臥,頭懸垂於床緣外,或肩下墊枕,頭後仰臥,鼻前孔向上,每側鼻腔內滴藥3~5滴。(2)坐位法:坐位,頭靠椅背并盡量後仰,然後滴藥。(3)側臥法:向患側側臥,頭向下垂,滴藥。
  2. 針刺迎香、鼻通穴,或做穴位按摩。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