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小兒骨硬化
別名osteopetrosis
【概述】

石骨症(osteopetrosis)又名大理石骨病(marble bone disease)、Albers一schonberg病,為一少見的先天性骨發育障礙性疾病。主要特點是全身骨骼硬脆,骨密度增高,骨髓腔變窄甚至消失,較易發生骨折。本病病因未明,可能為常染色體遺傳性疾病,發病常有家族性。臨床分為良性顯性遺傳型(成年型)及惡性隱性遺傳型(嬰兒進行型)兩型。前者預後良好,可長期生存;後者預後差,多因進行性貧血、感染等於早期死亡。

【臨床表現】

  1. 成年型 多見於成人,發病較晚,進展慢,一般無自覺症狀,常因骨折或其他原因做X線檢查時或死後做尸檢時被發現。
  2. 嬰兒進行型 嬰兒期或胎兒期即發病,病情重,進展快,多於早期死亡,主要臨床表現有:(1)骨骼系統改變:X線攝片示全身骨骼普遍性、對稱性骨密度增高,骨皮質緻密增厚,髓腔變窄或消失,骨結構難以分辨,呈大理石樣。有的可見病理性多發性骨折。由於顱骨、肋骨改變可表現方顱、前囟大、肋骨串珠等佝僂病體徵。(2)血液系統改變:多有中~重度貧血,為正細胞正色素性或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由於骨髓外造血反應,多有肝、脾、全身淋巴結腫大,尤以脾大明顯。血象可見淚滴狀紅細胞、卵圓形紅細胞、嗜多色性或點彩紅細胞以及有核紅細胞。網織紅細胞可增多、白細胞數多增高,可見各期幼稚粒細胞。血小板多減少。骨髓穿刺多不成功或「干抽」。(3)神經系統改變:由於顱骨硬化增生,顱底各孔變小,可影響腦脊液及靜脈環流而發生腦積水,可壓迫顱神經導致視神經萎縮、聽力減退、面神經麻痺等。(4)其他表現:發育營養低下或落後,易合併感染。

【輔助檢查】

除上述血象改變外,血清鈣、磷、鹼性磷酸酶多正常

【治療措施】

﹝治療﹞

尚無特殊療法,一般僅給予對症治療。(一)控制感染,加強營養、貧血重者可予輸血。(二)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可有一定療效。(三)脾大明顯、貧血重者作脾切除可能使貧血改善。(四)骨髓移植可能有效。

【鑑別】

凡嬰幼兒具有重症貧血、肝脾腫大(尤以脾大明顯)、骨髓穿刺不能成功者均應考慮本病,骨骼X線檢查具有確診意義。在未做X線檢查前,須與雅克什綜合徵、郎格罕斯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纖維化等鑒別。獲得X線檢查結果後尚須與嬰兒特發性高鈣血症、維生素D中毒、全身性脆骨性骨硬化症、緻密骨發育障礙等鑒別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