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您的浏览器未开启Javascript!本网站利用它优化用户的浏览体验,若未开启它,除了导致部分网页功能无法正常运作,浏览效能也会较差!


home
search
AD
病名小儿化脓性脑膜炎
别名purulent meningitis
【概述】

很多种细菌都可引起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其中最常见的是脑膜炎双球菌,其次为肺炎双球菌和流感杆菌。这两种细菌所引起的脑膜炎多见于婴儿期。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脑膜炎可见于各年龄,常先有败血症或化脓灶,以后发生脑膜炎。大肠杆菌和副大肠杆菌等引起的多见于新生儿,其他一些毒力不强的细菌如变形杆菌、产碱杆菌、肠球菌、李司忒杆菌、卡他球菌和绿色溶血性链球菌等在新生儿期偶可引起脑膜炎。伤寒杆菌偶可在败血症期引起脑膜炎,绿脓杆菌常在开放的颅脑外伤时感染引起。两种不同病原菌混合感染引起的脑膜炎多见于婴儿。

【臨床表現】

起病急,偶而初起症状轻,经1~3天才出现典型症状。表现为发热,呕吐,嗜睡,谵妄,惊厥,昏迷,面色发灰, 双目凝视发呆,感觉过敏,烦躁不安,尖叫, 颈强直,头后仰,前囟饱满或膨隆,克氏征、布氏征阳性。2岁以上小儿常诉头痛,意识障碍较明显。也可伴有脱水、酸中毒。在体格检查时还应注意发现感染灶,如肺炎、中耳炎、鼻窦炎、颅脑外伤、皮肤脓肿和败血症等。

【輔助檢查】

  1. 脑脊液检查:腰椎穿刺对诊断有决定性意义(但如有颅内压明显增高或穿刺部位有异常时则禁忌穿刺,首先要静脉给脱水剂1次,然后用较细的针穿刺,不测压力,慢慢放出1~2ml脑脊液)。脑脊液涂片找菌应作为常规,同时应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在经过治疗的患者,培养为阴性,但涂片多能查见病原菌。脑脊液外观混浊,细胞数增加可达数百~数万,五管糖阴性,蛋白强阳性。也可用脑脊液进行特异性抗原的快速诊断方法:如对流免疫电泳、乳胶凝集试验和免疫萤光法等。脑脊液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功酶均升高;乳酸>3.9mmol/L, C?反应蛋白阳性。
  2. 血象: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
  3. 头颅CT扫瞄:急性患者不需作CT检查,但对疑有并发症如硬脑膜下积液、脑室管膜炎的患儿应进行CT检查,以便及时处理和随访。

【診斷】

对化脓性脑膜炎早期症状和体征应有所认识,有可疑时应及时进行腰椎穿刺确诊,以免贻误救治时机,增加病死率或后遗症。

【治療措施】

除对症治疗外,应积极进行病原治疗。

病原治疗首先应查明或初步判断为何种致病菌,然后选用合适的抗生素。

  1. 大剂量青霉素40万~80万U/(kg﹒d),分4~6次静脉滴注,总疗程为3~4周。
  2. 氨苄青霉素150~300mg/( kg﹒d),每日分4~6次静脉滴注,总疗程3~4周。
  3. 氯霉素60~100mg/(kg﹒d),总量不超过2g,每日分3~4次静脉滴注,疗程为3~4周。
  4. 头孢霉素头孢肤肟或氨噻肟头孢为100~200mg/( kg﹒d),每日量分2~4次静脉滴注;或头孢三嗪噻肟80mg/( kg﹒d ),每日静脉滴注1次。疗程3~4周。
  5. 其他异青霉素150~300mg/(kg﹒d),乙氧萘青霉素100mg/( kg﹒d),头孢Ⅱ50mg/(kg﹒d),万古霉素40mg/(kg﹒d),红霉素30~50mg/(kg﹒d) , 羧苄青霉素150~300mg/(kg﹒d),氧哌嗪青霉素100~200mg/(kg﹒d)等均可选用作静脉注射。疗程3~4周。

合并症治疗

  1. 硬膜下积液每天或隔天穿刺,每次局部抽液不超过10~15ml,如2周后积液仍未减,则作硬脑膜下腔空气造影,持续引流。如仍无进步可考虑做囊腔剥离术。
  2. 脑室管膜炎应进行脑室内注射抗菌药物,颅压明显增高者可采用脑室穿刺法侧脑室控制性引流。

AD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