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非特異性睪丸炎
【概述】

睪丸炎由各種致病因素所引起,有非特異性細菌、病毒、螺璇體、損傷、化學物、真菌和寄生蟲病等,本節所述僅限於非特異性細菌引起的睪丸炎。

非特異性睪丸炎多見於急性和單側性,常半有全身性發熱、寒戰、噁心嘔吐,繼發於全身性細菌性敗血症。病原菌有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肺炎球菌、綠膿桿菌等,以血行和淋巴途徑播散為多見,也有自尿道、精囊、輸精管、附睪逆行侵入睪丸。發病急驟,陰囊皮膚紅腫,有明顯壓痛。病理變化為睪丸腫大1~2倍,陰囊壁水腫,鞘膜臟層充血紅腫,鞘膜腔內漿液纖維素滲出,睪丸切面有局灶性壞死,多核白細胞浸潤,曲細精管上皮破壞、脫落,有時整個睪丸為膿腔所佔有。慢性期鞘膜壁增厚,鞘膜腔閉鎖,睪丸纖維化萎縮,曲細精管的基底層呈玻璃樣變及退行性變化,生精上皮細胞消失。

【診斷】

主要依靠病史和局部體徵,但需與急性附睪炎、精索扭轉和嵌頓性腹股溝斜疝鑒別。

【治療措施】

急性炎症期陰囊局部冷敷。進入慢性期炎症控制後則用溫熱敷促使炎症加快吸收。抬高陰囊。應用血濃度高的抗生素,以靜脈給藥為佳。若已形成膿腫,則需切開引流。睪丸完全破壞時則行睪丸切除。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