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小兒斑疹傷寒
別名typhus
【概述】

斑疹傷寒(typhus)乃是由立克次體所致的急性傳染病。流行性斑疹傷寒是由普氏立克次體所致,經體虱傳播,以冬春季為多。地方性斑傷寒是由於摩氏立克次體感染所致,以鼠及鼠蚤為媒介,以夏秋季為多。地方性者比流行性者病情較輕。

【臨床表現】

  1. 起病急驟發熱於1~2日內即高達39~40℃,并持續高熱達?周左右。
  2. 皮疹於3~6日出現,多見於軀幹、上臂兩側,數小時遍及全身,8日達高峰,面部極少,皮疹於?2周消退,留有色素沉著。
  3. 神經系統症狀明顯,劇烈頭痛、頭暈、失眠、煩躁、肌肉酸痛,可有肢體震顫,意識障礙和腦膜刺激徵。
  4. 心血管系統受累時脈搏加快,可發生心肌炎及循環衰竭。
  5. 脾大佔多數,少數有肝大。

【輔助檢查】

  1. 血象白細胞正常或稍高,少數可減低,嗜酸粒細胞減少或消失,血小板計數下降,可有輕度或中度貧血。 2.外─ 斐氏反應抗體效價1:160有診斷意義。陽性反應早者可於發病第5日出現,一般於病程第2~3周出現。地方性斑疹傷寒效價低,持續時間較短。 3.立克次體凝集反應流行性斑疹傷寒用普氏立克次體顆粒抗原與病人血清做凝集反應,多數於病期第5日可出現陽性反應( 效價1:40 以上),1個月後效價下降。地方性者需以摩氏立克次體顆粒抗原做凝集反應。 4.補體結合反應以普氏立克次體顆粒抗原與病人血清作補體結合反應,特異性強,不與地方性者交叉,可用以鑒別流行性與地方性斑疹傷寒。滴度在1:40以上為陽性。 5. 動物試驗用立克次體接種豚鼠,5~6天後摩氏立克次體可使豚鼠陰囊嚴重腫脹,而普氏僅引起輕度腫脹。

【診斷】

流行病學史流行季節、當地流行情況、人體寄生體虱或鼠類鼠蚤情況。

【治療措施】

( 一)一般處理和對症處理單獨嚴密隔離,洗澡、更衣、理發、滅虱蚤。臥床休息。注意口腔及皮膚衛生。高熱時忌用大量退熱劑,以防大量出汗虛脫。病情嚴重者可考慮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氫化可的松、潑尼松或地塞米松),注意補充水分。( 二)病原治療 1.氯黴素50mg/(kg﹒d),小兒為25 mg/(kg﹒d),分4次口服,至少連服7天。 2.四環素族抗生素(金黴素、土黴素和四環素)對本病均具特效。劑量為3040mg/(kg﹒d),療程5~7日。8歲以下禁服四環素。 3. TMP(抗菌增效劑)5~l 0mg/(kg﹒d),每日分2次服用。與四環素族抗生素同服療效更好。 4.強力黴素2~4mg/( kg﹒d ),每日服1~2次,連服3天

【預防】

( 一)加強個人和環境衛生,滅鼠、滅虱、滅蚤。( 二)發病地區進行預防接種,能減輕症狀,縮短病程。( 三)嚴密隔離患者,并對患者衣物、住處進行滅鼠、滅虱、滅蚤。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