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蟯蟲病
別名enterobiasis
【概述】

成蟲寄生於人體的盲腸、闌尾、結腸、直腸及迴腸下段,重度感染時,也可在小腸上段甚至胃及食管等部位寄生。蟲體借助頭翼、唇瓣的作用,附著在腸粘膜上,或在腸腔內呈游離狀態。成蟲以腸內容物、組織或血液為食。雌、雄蟲交配後,雌蟲子宮內充滿蟲卵,并向腸腔下段移行。當人睡眠後,部分雌蟲移行到肛門外,因受溫度和濕度的改變及氧的刺激,開始大量排卵,蟲卵被粘附在肛周皮膚上。排卵後的雌蟲多因乾枯死亡,但少數雌蟲可由肛門蠕動移行返迴腸腔。若進入陰道、子宮、輸卵管、尿道或腹腔、盆腔等部位,可導致異位寄生。

【流行病學】

蟯蟲病是一種常見的人體寄生蟲病,國內各地人體感染較為普遍。一般存在城市高於農村、兒童高於成人、在集體機構(如幼兒園等)生活的兒童感染率更高的特點。兒童感染率在40%以上,但近年由於廣泛開展兒童保健工作,兒童的感染率及感染率均普遍下降。

【病原學】

蠕形住腸線蟲。

【病理改變】

蟲體附著局部腸粘膜的輕度損傷,可致消化功能紊亂或慢性炎症,一般不表現明顯症狀。若有異位寄生時,則可導致嚴重後果。較為常見的是由於雌蟲侵入陰道後而引起的陰道炎、子宮內膜炎和輸卵管炎等。如在腹腔、腹膜、盆腔、腸壁組織、輸卵管等部位寄生,也可引起以蟲體或蟲卵為中心的肉芽腫病變。此外,在肝、肺、膀胱、輸尿管、前列腺等處,也曾有異位性損害的報導。

【臨床表現】

雌蟲的產卵活動所引起的肛門及會陰部皮膚搔癢及繼發性炎症,是蟯蟲病的主要症狀。

【輔助檢查】

因蟯蟲一般不在人體腸道內產卵,所以糞便檢查蟲卵的陽性率極低,故診斷蟯蟲病常採用透明膠紙拭子法或棉簽拭子法,於清晨解便前或洗澡前檢查肛周。此法操作簡便,檢出率高。若首次檢查陰性,可連續檢查2~3天。此外,如發現患兒睡後用手抓撓肛門時,即可查看肛周有無成蟲。

【診斷】

診斷蟯蟲病常採用透明膠紙拭子法或棉簽拭子法,於清晨解便前或洗澡前檢查肛周。此法操作簡便,檢出率高。若檢出蟲卵即可確診。

【治療措施】

驅除蟯蟲可將幾種藥物合用效果更好,并減少副作用。甲苯咪唑與噻乙喲啶或噻嘧啶與甲苯咪唑一次服用,治癒率可達98%左右。另外,複方甲苯咪唑、丙硫咪唑等藥也具有用量少,效果好和副作用輕等優點。除藥物驅蟲外,也可用生理鹽水(0.8%)灌腸驅蟲,效果也很好。但要注意生理鹽水用量,以防發生意外。使用蟯蟲膏、2%白降汞膏或龍膽紫等塗於肛周,有止癢殺蟲作用。

【治癒標準】

經徹底治療後,1個月內不發生臨床症狀或體徵,以及糞便檢查無蟲卵即為治癒。

【預後】

該病預後較好,無後遺症。

【預防】

根據本蟲的流行特點,宜採取綜合措施,以防止相互感染和自身反覆感染。講究公共衛生,家庭衛生和個人衛生,做到飯前便後洗手,勤剪指甲,定期燙洗被褥和清洗玩具,或用0.05%的碘液處理玩具,1小時後蟲卵可被全部殺死。這些都是預防感染的好辦法。

【併發症】

異位性損害。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