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軍團菌肺炎
別名legionaires pneumonia
【概述】

軍團菌肺炎(legionaires pneumonia)是由嗜肺軍團桿菌引起的一種以肺炎為主的全身性疾病。1976年7月美國費城軍團年會期間曾有一種原因不明的肺炎暴發流行,命名為軍團人員病,次年1月在死於本病患者的肺組織中分離出一種特殊桿菌被稱為嗜肺軍團桿菌。此後許多國家相繼有發生。目前,我國部分地區已有流行,好發於秋季,中老年居多。

【病因學】

嗜肺軍團菌為長鏈狀多形性短桿菌,電鏡觀察具有革蘭陰性桿菌的典型結構,常規培養基中不能生長,需在含有L-半胱氨酸亞鐵鹽醇酵母浸膏和活性炭等的瓊脂培養基上始能生長。該菌存在於水和土壤中,常經供水系統、空調和霧化吸入治療等引起呼吸道感染,多為流行性也可散發。老年、原有慢性疾病、血液病、惡性腫瘤、艾滋病或接受免疫抑制劑致免疫功能低下者易罹患本病。部分可與大腸桿菌、肺炎桿菌、綠膿桿菌、真菌、卡氏肺孢子蟲等混合感染,導致治療困難,死亡率增高。

本病為多系統疾病,主要病理改變在肺,有急性纖維素膿性支氣管肺炎,亦可大葉實變伴小膿腫形成,有瀰漫性肺泡損害,透明膜形成,肺泡內炎性細胞浸潤、間質單核細胞浸潤。致病菌可經淋巴-血行侵犯胸膜、淋巴結、肝、腎、腦和骨髓。

【臨床表現】

一般起病緩慢,也可經2~10天潛伏期後突然發病。

全身症狀有高熱可伴寒戰、頭痛、乏力、全身肌痛,常有腹痛、嘔吐、腹瀉,可迅速呈衰竭狀態,嚴重者可有反應遲鈍、精神錯亂、譫妄等精神、神經症狀和末梢循環衰竭表現。

呼吸系統表現有咳嗽、胸痛、少量粘液痰或伴血性痰,一般無膿痰。重症有呼吸困難、發紺,甚至發生呼吸衰竭。患者多呈急性病容,常有肺部羅音,少數出現肺實變體徵和胸膜磨擦音,約20%有相對緩脈。

﹝實驗室和輔助檢查﹞

末梢血白細胞計數(10~20×109/L)及中性粒細胞比例均增高,血沉增快,常有血鈉、血磷減低,有時鏡下血尿,肝、腎功能異常。胸部X線顯示早期多為一側亦可雙側散在肺泡浸潤性斑片狀或邊緣模糊的類圓形陰影,常位於下葉,進而可迅速發展為段葉性實變陰影,并可有小膿腫形成,還可累及胸膜伴胸腔滲液。

特殊檢查包括:痰、支氣管肺泡灌洗液或肺組織直接螢光抗體染色可顯示致病菌;放射免疫測定法或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測定尿中可溶性細菌抗原;間接免疫螢光抗體法檢測血清抗體最常用,急性期與恢復期雙份血清滴度4倍增高,或恢復期單份血清滴度1:256以上則有診斷價值;痰、胸液和肺組織特殊培養獲嗜肺軍團菌生長更可確立診斷。

【診斷】

根據流行病學資料和臨床表現可初步作出臨床診斷,確立診斷需有血清學或細菌學證據。根據臨床特點可將軍團菌病分為肺炎型和肺外型兩種類型。前者有顯著的呼吸道症狀和肺內炎變表現,後者以高熱、頭痛、腹痛、吐瀉、神經系統症狀等全身表現為著,而呼吸道症狀輕微、X線肺內病變不明顯。如此分類在臨床上有一定意義。

【治療措施】

一般治療包括對症處理、支持療法和加強護理同其他細菌性肺炎。抗菌療法首選紅黴素,一般1.2~1.5g/d,輕症分4次口服,較重者分次靜脈滴注,連用2~3周,可聯合應用利福平10mg/kg﹒d,頓服,或強力黴素200mg/d,頓服。為避免復發,療程需3周以上。氨基甙類抗生素、青黴素和頭孢菌素對本病無效。

【預後】

一般患者經有效治療3~4周可痊癒,預後良好。存在前述易患因素的患者,病情多嚴重,治療較困難,死亡率高。

【預防】

本病多經供水系統、空調和霧化吸入傳播,因此,宜特別注意在這些傳播途徑上消毒滅菌。加強鍛煉提高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尤其對老年、原有慢性疾病、惡性病、接受免疫抑制患者易患本病且多嚴重,應予重點保護。

【鑑別】

本病獲得確切的實驗室資料前需與其他病原的感染性肺炎和全身感染加以鑒別。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