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您的浏览器未开启Javascript!本网站利用它优化用户的浏览体验,若未开启它,除了导致部分网页功能无法正常运作,浏览效能也会较差!


home
search
AD
病名小儿伤寒和副伤寒
别名typhoid、paratyphoid
【概述】

伤寒(typhoid)和副伤寒(paratyphoid)分别为伤寒和副伤寒杆菌所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臨床表現】

学龄期儿童临床表现与成人相似,一般有持续高热、食欲不振、腹痛、便秘、表情淡漠、嗜睡、烦躁、鼻衄、舌苔厚腻、腹胀、脾大等。学龄前儿童的症状较轻,婴幼儿时期患者多不典型。

  1. 典型表现临床经过可分4期:(1)初期:病程开始第1 周,起病较缓, 发热逐渐升高,5~7天可达39~40℃,同时伴有头痛、厌食、困倦。(2)极期:在患病的第2~3周患者持续高热不退,面色苍白,表情淡漠,舌红而舌苔厚腻,腹胀、便秘,部分患者可有腹泻。此时可在患者躯干部见到散在呈淡红色的玫瑰疹(直径2~4mm,边缘不整,压之褪色)。肝脾肿大,脉搏相对较缓。重者可有谵妄、昏迷、脑膜刺激征。(3)缓解期:在病程第3~4周为伤寒自然病程的转折时期。少数患者全身更为衰弱,持续有高热和极期时各种症状,往往出现肠出血、肠穿孔、循环衰竭等。多数患者经过顺利,体温呈弛张型下降,于1周左右逐渐降至正常,其他症状也逐渐缓解。(4)恢复期:病程第4~5周后,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失,食欲恢复,于2个月左右可完全恢复。由于近年来广泛使用抗生素,轻型或不典型病例较多,如治疗不彻底于热退1周后常可复发。
  2. 婴幼儿伤寒常不典型,发病较急, 高热、呕吐、惊厥等约占1/3,惊厥多限于婴儿。体温一般于第5日达高峰,同时伴有困倦、头痛、厌食、也可有咳嗽、鼻衄、腹痛、腹泻等。小儿时期玫瑰疹比较少见(约占6~15%)此外偶可见丘疹、淤点或荨麻疹。肝脾肿大较明显。常伴有呼吸道感染症状而并发支气管炎或肺炎。婴儿时期易于腹泻,甚至发生脱水、酸中毒。白细胞不一定减少,甚或增加,粒细胞有核左移现象。
  3. 副伤寒 起病较急,可有呕吐、腹泻等,体温上升较快,常伴有畏寒或寒颤,病程较短,约2~3周。中毒症状较轻,并发症较少。皮疹也较伤寒少见。

【輔助檢查】

  1. 血象:白细胞大都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但核左移。嗜酸细胞减少或消失。
  2. 病原学检查(1)血培养:于发病第1 周阳性率最高。复发时也可呈阳性。(2)骨髓培养:阳性率较血培养为高,如已开始使用抗生素治疗仍可能培养阳性。(3)粪便和尿培养:于病程第3~4周可培养阳性,粪便较尿培养阳性率高。
  3. 肥达反应:于起病1周末,凝集试验开始阳性。滴度随病程逐步上升,至4~5周达最高峰。当“0”抗体>1:80,“H”抗体>1:160则有诊断意义。若仅“H”抗体增高而“0”抗体不高,可能是近期内接种过伤寒疫苗或曾患过伤寒;如仅“0”抗体增高而“H”抗体不高,可能是疾病早期或患沙门菌感染。新生儿患伤寒时肥达反应可阴性,如接受母体抗体也可出现阳性。伤寒早期使用抗生素、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时肥达反应也可阴性。

【診斷】

流行病学史发病季节、接触史和预防接种史以及饮食卫生情况。

【治療措施】

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首先应消化道隔离,至体温正常、症状消失后1周。发热期应卧床休息。给以富营养的无渣软食或流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高热时不宜大量用退热药,可进行物理降温。便秘者禁用泻药。腹泻者应进流食并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中毒症状严重者,可短期使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口服或氢化可的松25~50mg静脉点滴,最长不超过3~5天。

病原治疗:1.氯霉素5Omg/( kg﹒d),分4次口服或静脉滴入。热退2~3日后减用半量,疗程为14~20日。注意观察血象,如白细胞<3×109/L 或中性粒细胞<30%時應停用。 2.複方新諾明按SMZ 5Omg/( kg﹒d )計算,每日分2次服用,療程為14~20日。 3.氨苄青黴素100~200mg/( kg﹒d), 分4次肌肉注射。療程14-20日。 4.痢特靈10~15 mg/(kg﹒d),分3次服,療程2~3周。 5.氟哌酸年長兒15~20mg/( kg﹒d)分4次服,體溫正常後需繼續服藥2周。

慢性带菌者的治疗可用复方新诺明,按SMZ5Omg/( kg﹒ d)治疗,疗程为1~3个月;或氨苄青霉素100~200mg/( kg﹒d )每天分次口服,疗程4~6周。如有胆囊炎、胆石症者应手术切除胆囊,并于手术前后继续用药。

【預防】

  1. 定期进行伤寒、副伤寒疫苗接种。
  2. 隔离患者并彻底治疗至症状消失,疗程结束后、大便培养?次阴性方可解除。
  3. 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和监督,注意个人饮食卫生。

【併發症】

并发症处理:

  1. 肠穿孔:多于病程第2~3周时出现,突然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泻,腹部有压痛和肌紧张,脉细速。X线检查可见腹腔内有游离气体。此时应禁食、胃肠减压、输液,应用抗生素抗感染,必要时外科会诊或考虑手术。
  2. 肠出血:多发生在第3周。便血或柏油便。面色苍白,头晕,气短,脉细速,血压下降,体温骤降,烦躁,重者可出现休克。此时应禁食,绝对卧床休息,输液,注意维持水份、电解质平衡,大量出血时应输血。烦躁给镇静剂,同时密切观察血压、脉搏。给用维生素K、安络血、抗血纤溶芳酸等止血药。必要时手术治疗。

【鑑別】

应与结核、疟疾和血吸虫病等鉴别。

AD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