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小兒蛔蟲病
別名ascariasis
【概述】

蛔蟲病(ascariasis)是小兒常見的腸道寄生蟲病。患蛔蟲病時常影響小兒的食慾和消化功能,妨礙小兒的生長發育。蛔蟲的成蟲和幼蟲均可因其不同的習性而引起各種症狀,尤其是由於蛔蟲有時騷動或打結成團引起膽道蛔蟲、蛔蟲性闌尾炎、蛔蟲性腸梗阻等,常給患兒帶來莫大的痛苦及危害。

【臨床表現】

  1. 平時反覆發作臍周圍疼痛、食慾不振或異食癖,有時有噁心、嘔吐、輕瀉或便秘,也可發生營養不良或貧血。由於蛔蟲產生的毒素而使小兒精神萎靡或煩躁不安、頭痛、易怒、夜睡不穩等。如蛔蟲寄生不多,也可以無任何症狀。
  2. 幼蟲移行至肺部時可引起蛔蟲性嗜酸性肺炎;幼蟲竄至身體其他部位如肝、腦、腎等處,亦可引起相應的症狀,如肝膿腫、腦膜炎、癲、浮腫及尿的改變。同時可出現過敏症狀,如蕁麻疹,皮膚瘙癢、鼻粘膜刺激症狀等。
  3. 蛔蟲有遊走鑽孔的習性,當騷動時可引起膽道蛔蟲、蛔蟲性闌尾炎;蛔蟲多時易打結成團在腸道引起腸梗阻;這些情況如不及時治療,發展下去可引起腸穿孔、腸壞死和蛔蟲性腹膜炎。
  4. 有排蛔蟲史。

【輔助檢查】

  1. 糞便中可查到蛔蟲卵,用漂浮法可提高檢出率。
  2. 外周血中嗜酸粒細胞增高。

【治療措施】

(一)藥物驅蟲

可選用以下藥物:

  1. 枸櫞酸哌嗶嗪(驅蛔靈):劑量為150mg/(kg﹒d),量大劑量為3g,清晨空腹或睡前服1次,連服2日。如重複便用需間隔2周。副作用小,偶有噁心、嘔吐、腹痛或蕁麻疹。有肝、腎疾患和癲史者忌用。
  2. 丙硫咪唑(腸蟲清):劑量為400mg/次,一次頓服。如需重複治療應間隔3周。副作用小,偶有胃腸不適,發熱、皮疹或頭痛,停藥後即消失。2歲以下兒童禁用,12歲以下小兒劑量減半。
  3. 左旋咪唑:劑量為每次1.5~2.5mg/kg,一次頓服,連服2日。副作用少,肝功能不良及消化道潰瘍者慎用。
  4. 甲苯咪唑:劑量為200mg/次,一次頓服,連服3日。副作用輕微,少數可有頭昏、腹部不適、腹瀉等。
  5. 噻咪啶雙羥萘酸鹽(抗蟲靈、噻咪啶):劑量為5~l0mg/kg,一次頓服。副作用有頭暈、腹部不適和腹痛等,偶有嘔吐、腹瀉、畏寒,一般無須特殊處理。對急性肝、腎、心臟病及發熱者應暫緩給藥。
  6. 使君子:劑量每次為歲數+1g,最大不超過l0g,煮熟或炒熟後於清晨空腹頓服,連服3天。
  7. 川楝素:劑量為 2~4歲50~100mg/次,4~8歲100~150mg/次,8歲以上150~200mg/次,一次睡前頓服。副作用偶有噁心、嘔吐、腹瀉、思睡。潰瘍病及心臟病患者慎用。
( 二)合併症的治療

當發生膽道蛔蟲、蛔蟲性不完全性腸梗阻時可用內科治療。主要用鎮靜劑及解痙劑以減輕患者痛苦,同時禁食、輸液、胃腸減壓、控制感染,待病情穩定後進行驅蟲。當發生機械性腸梗阻、闌尾炎或腹膜炎時一定要由外科急會診處理。

【預防】

  1. 注意個人衛生、飲食衛生及環境衛生。
  2. 托幼機構或小學校可按時進行驅蛔治療以消滅感染源。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