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小兒惡性組織細胞病
別名malignant histiocytosis、MH
【概述】

惡性組織細胞病(malignant histiocytosis,MH)簡稱惡組病,是全身單核巨噬細胞系統組織細胞惡性增生浸潤性疾病。病因尚未完全闡明。近年來通過免疫病理及分子生物學研究,已證實過去被診斷為MH的病例,實質上是一組具有不同細胞起源的異質性病,其中多數是9 系相關的血液淋巴腫瘤,例如Ki-1(CD30)+的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只有少數是單核巨噬細胞繫起源的惡性組織細胞病。該病病情進展迅速,病死率高。小兒并非罕見。

【臨床表現】

  1. 起病常較急驟,常持續不規則發熱伴蒼白乏力、多汗、消瘦及進行性衰竭。
  2. 各組織器官浸潤受累表現造血組織浸潤出現進行性貧血及出血;肝、脾及淋巴結腫大,晚期常出現黃疸;皮膚浸潤出現出血性或結節性皮疹;腹痛、腹腔包塊;呼吸、消化、泌尿、神經、心血管系統及漿膜腔均可受累出現相應症狀、體徵。

【輔助檢查】

  1. 血象大多呈全血細胞減少,少數可見白細胞增高,但中性粒細胞鹼性磷酸酶減低。部分病例可找到異常組織細胞。濃縮靜脈血( 白細胞層)塗片找到異常組織細胞有助診斷。
  2. 骨髓多為增生活躍,出現各種異形組織細胞,其中異常組織細胞和多核巨型組織細胞是診斷MH的主要細胞學依據,而淋巴樣、單核樣組織細胞及吞噬型組織細胞無特異診斷意義。一次骨髓檢查陰性不能除外本病,多次多部位穿刺檢查可提高陽性率。
  3. 病理檢查骨髓、肝脾、淋巴結活檢或淋巴結穿刺液塗片、皮疹印片、胸腹水塗片可見各種異常組織細胞浸潤,發現異常組織細胞及多核巨型組織細胞有確診價值。
  4. 組織化學及免疫表型檢測MH病骨髓中異常組織細胞和受累組織病變細胞顯示有組織細胞標記酶:胞漿溶菌酶陽性, 非特異性酯酶陽性并被氟化鈉抑制;過氧化酶及髓過氧化酶(MPO)陰性,蘇丹B 染色陰性,α-ASD-氯乙酸萘酯酶阻性。免疫組化檢查α1-抗胰蛋白(AT)陽性、α1-抗糜蛋白酶(ACT)陽性提示為惡性組織細胞。免疫表型檢測示單核-巨噬細胞相關標記CD68+ (Kp-I+)及全T細胞標記Ki-I-(CD30)-。分子水平檢測未發現TCR及Ig基因重組。

【治療措施】

  1. 支持治療基本與急性白血病同。
  2. 化療化療雖有一定療效,但不滿意,近年來報告用CHOP,COPP等方案獲較好療效。常用化療方案:VCP: VCR(長春新鹼)2mg/m2,每週1 次,iv. Pred(潑尼松)40~60mg/(m2.d),口服。 CTX(環磷酰胺)250mg/m2,每週1次,iv. CHOP: CTX 750mg/m2, iv,第1天。 VCR2mg/m2, iv,第1天。 ADM(阿黴素)50mg/m2,iv,第1天。 Pred 60mg/(m2?d, po,第1~5天。 COPP: CTX 600mg/m2, iv,第1,8天。 VCRl.5~2mg/m2 , iv,第1,8天。 PCZ(甲基苄肼)l00mg/m2 , po,第1~14天。 Pred 40mg/(m2.d ),po,第1~14天。 COAP:同急性白血病。 有報告CHOP方案可使緩解率達50%以上,在CHOP方案中加VP-16、在COAP方案療程間加博萊黴素4mg/m2,或加大劑量MTX療法可提高療效。

【鑑別】

本病需與急性白血病、T 細胞系淋巴瘤變異型、郎格罕斯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症及反應性組織細胞增生症等鑒別。在鑒別性診斷檢查中,利用多種單克隆抗體做免疫病理檢查甚為重要,例如用CD30, CD45Ro(UCH-LI)等除外T細胞繫起源的淋巴瘤等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