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腸繫膜上動脈壓迫綜合徵
別名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Compression Syndrome、Wilkie病、壓迫性腸梗阻
【概述】

腸繫膜上動脈壓迫綜合徵(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Compression Syndrome)又稱Wilkie病、壓迫性腸梗阻,係指由於腸繫膜上動脈壓迫十二指腸的水平部所引起的十二指腸部分或完全梗阻而出現的一系列症狀。

【發病機理】

十二指腸、腸繫膜上動脈和腹主動脈三者的解剖特點與本病的發生有密切的關係。在正常情況下十二指腸位於腹主動脈及其向前的分枝有-腸繫膜上動脈的夾角之中,十二指腸的前方為斜行的腸繫膜上動脈,其後為腹腔動脈和脊柱,通過血管造影正常人夾角為47~60°,當腸繫膜過長過短,內臟下垂,脊柱前傾以及腸繫膜上動脈本身的變異等均可造成。腸繫膜向下牽拉,使夾角變小,常<6~25°而壓迫十二指腸的水平部,形成腸管的狹窄,而出現十二指腸梗阻症狀。

【臨床表現】

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以消瘦的中青年女性或長時臥床者多見。呈慢性間歇性發病,持續數天後可自行緩解,也偶見急性發病者。主要的臨床表現為十二指腸梗阻的表現,進食後上腹部飽脹、疼痛,隨後出現噁心嘔吐,嘔吐量較大,類似於幽門梗阻,本病突出的特點為症狀與體位有關,仰臥位時由於向後壓迫症狀加重,而俯臥位,膝胸位,左側位時可使症狀緩解。梗阻嚴重時可伴有脫水和電解質失衡。反覆發作患者可有消瘦、貧血等營養不良表現。還有一部分出現神經官能症表現。

【輔助檢查】

1.腸道X線造影:在緩解期多無異常發現,在發作期可見十二指腸壓迫徵象,於第三段的(水平端)中心處呈縱形刀樣阻斷或呈瀑布狀下落,鋇劑通過緩慢,可在十二指腸停留6小時以上,近端有腸管擴張,并與體位改變有關,20%可伴有胃擴張。

2.B型超聲檢查:有人認為定時超聲顯像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并提出了對本病的診斷標準:①飲水後腸繫膜上動脈和主動脈間夾角內,十二指腸橫段腸管在蠕動時的最大寬度<10mm。②十二指腸降段擴張,內經>30mm。③B型超聲顯示「斗形」或「葫蘆形」圖像。④主動脈與腸繫膜上動脈夾角<13°。

【診斷】

根據間歇性進食後腹脹,噁心嘔吐,症狀與體位有關,仰臥位時加重,俯臥位、側臥位時減輕,和X線造影顯示十二指腸水平段有壓迫徵象,B型超聲或血管造影檢查顯示腸繫膜上動脈與腹主動脈夾角縮小時一般可做出診斷。

【治療措施】

症狀輕微者應控制飲食、臥床休息,最好採用俯臥位、側臥位,噁心嘔吐明顯者靜脈補充液體及電解質,經對症處理多數患者可逐漸緩解症狀。經內科治療無效和時可行十二指腸空腸側側吻合術或Treitz韌帶鬆解術,療效滿意。

【鑑別】

應注意與其它造成十二指腸淤滯的疾病相鑒別,如十二指腸腫瘤、結石、寄生蟲以及十二指腸外的其它病變(如腫瘤、囊腫)的壓迫等。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