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概述 膿胸是指胸膜腔被致病菌侵入,發生感染積膿。從新生兒到老年人,任何年齡均可發生。膿胸多由化膿性細菌所引起。多數膿胸繼發於肺部感染。在小兒,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更是常見原因。部分也可因開放性胸外傷、胸內手術、膈下膿瘍或敗血症所引起。膿液佔滿整個胸腔者,稱全膿胸;如膿液局限於部分胸腔內,則稱為局限性(包裹性膿胸)。
根據病程長短和病理反應,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事實上這兩者無明確的界限,按病程長短分類不確切。
在治療上仍應根據病理反應和臨床表現來分類比較符合臨床實際。如排除膿液,肺能擴張的膿胸為急性膿胸,以內兒科治療為主。如排除膿液,肺仍不能擴張的膿胸為慢性膿胸,則應由外科手術治療。
膿胸如為肺膿瘍破裂所致,或併發支氣管胸膜瘻,則有氣胸同時存在,稱為膿氣胸。
膿胸未進行引流,膿液可穿向胸壁皮下組織(稱自潰性膿胸),潰破後形成膿竇,或向肺部穿破形成支氣管胸膜瘻,膿液經支氣管胸膜瘻流入對側肺內引起感染。膿胸還可併發縱隔膿腫、肋骨或胸骨骨髓炎、敗血症等併發症。
急性膿胸大部分繼發於各種肺炎。慢性膿胸絕大部分由急性膿胸轉變而來的。慢性膿胸的主要原因有:
- 急性膿胸沒有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
- 膿胸合併支氣管胸膜瘻或食管胸膜瘻,經常有污染物或細菌進入膿腔;膈下膿腫引起的膿胸,膈下感染如未徹底清除或胸內有異物殘留等,均可因感染源未清除,而形成慢性膿胸;
- 合併特異性感染,如合併結核桿菌感染的膿胸。
bubble_chart 臨床表現
- 急性膿胸:
- 高熱、胸痛、氣促、咳嗽、伴支氣管胸膜瘻者有體位性咳痰;
- 患側胸部呼吸受限,胸廓飽滿,氣管移向對側,肋間隙增寬,叩診濁音或實音(膿氣胸叩診上部鼓音,下部濁音),聽診呼吸音減弱或消失。
- 慢性膿胸:
- 反覆發熱(低熱)、食慾不振、胸部隱痛,氣促、咳嗽、伴支氣管胸膜瘻者咳大量膿痰;
- 慢性消耗性病容、消瘦、貧血、營養不良(血漿蛋白降低),患側胸壁塌陷,氣管向患側移位,肋間隙變窄,呼吸運動受限,叩診實音,呼吸音減弱或消失,脊柱側彎,杵狀指(趾)。
bubble_chart 診斷
- 急性膿胸:
- 有肺炎、胸外傷或胸部手術史,發熱、胸痛、咳嗽、氣促,血液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計數增多;
- 有胸膜腔積液體徵,積膿多者可有縱隔移位;
- 胸部X線檢查胸腔內有積液現象,縱隔推向健側、伴支氣管胸膜瘻時見肺萎縮及液平面;
- 胸腔穿刺抽出膿液可確診,細菌培養可為陽性。胸穿後可注入美藍(亞甲藍)1毫升,確定有無支氣管胸膜瘻。
- 慢性膿胸:
- 有急性膿胸處置不當或引流不暢,或有引起膿胸的原發病源未癒的病史,膿腔尚未閉合;
- 呈慢性消耗體質、低熱、患側胸膜增厚,胸壁下陷或有積液體徵。常有杵狀指(趾);
- 胸部X線檢查:胸廓下陷,胸膜增厚,肋間隙變窄,有積液或液氣面。胸壁竇道碘油造影見有膿腔。有時可見胸膜鈣化影;
- 胸腔穿刺抽出膿液,培養有細菌生長。胸內注入美藍液檢查,可確定有無支氣管胸膜瘻。
bubble_chart 治療措施
- 根據膿液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性試驗選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
- 排盡膿液促使肺早日擴張。及早反覆胸膜腔穿刺,抽除稀薄膿液,於胸腔內注入抗生素或溶纖維素藥物(如胰蛋白梅、鏈激酶、脫氧核糖核酸梅)。對經反覆穿刺後效果不佳者應及早行胸腔閉式引流。對小兒葡萄球菌肺炎引起的膿胸多主張早期作胸腔閉式引流,可獲較好效果。
- 全身支援治療包括加強營養、補充能量和蛋白,必要時可多次間斷給予輸血。
- 根據具體情況調整改進膿腔引流,以利於控制感染和改善全身情況。
- 手術治療:消除致病原因,消滅膿腔和恢復肺功能。病程不長,肺內無病變,可行膿胸纖維板剝除術。病程 長,肺內有病變或支氣管胸膜瘻,可行胸膜肺切除,如一側肺完全毀損,可行胸膜全肺切除。病程長,肺組織已嚴重纖維化或肺內有病變不宜膨脹者(如空洞型肺結核),以及胸膜剝除術失敗者。如膿腔容量在150毫升左右可用大網膜填塞,消滅膿腔。如膿腔較大,可行胸膜內胸廓成形術,消滅膿腔。
膿胸治療的原則為控制病因,提高全身抵抗力,通暢引流及消滅膿腔。對於原發病源要根據膿液培養和藥敏試驗選用有效足量抗生素,同時,加強全身支援治療。急性膿胸應及時排除膿液,以解除全身中毒症狀,促使肺復張,消滅膿腔,防止形成慢性膿胸。急性膿胸早期,經反覆作胸腔穿刺抽膿及注入抗生素,多數病人可獲痊癒。如經穿刺治療效果不佳,盡早採用肋間或肋床胸腔閉式引流手術。小兒急性膿胸,宜多採用胸腔閉式引流。慢性膿胸經調整引流及全身情況改善後,根據其不同病理病變,可採取胸膜纖維板剝脫術、胸膜肺切除或胸膜全肺切除術、或胸膜內胸廓成形術。
bubble_chart 治癒標準 - 治癒:症狀消失,術後X線檢查膿腔消失。傷口癒合。
- 好轉:經治療後,,臨床症狀消失,但胸壁或切口殘存竇道,分泌物少,膿腔基本消失。經數月觀察傷口不愈,再行處置。
- 未癒:症狀體徵未改善,膿腔仍存在。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