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小兒心內膜彈力纖維增生症
別名endocardial fibroelastosis
【概述】

心內膜彈力纖維增生症(endocardial fibroelastosis)是小兒原發性心肌病中較常見的一種。病因尚不明,近年研究認為與免疫機制有關。主要病理改變為心內膜或(及)心內膜下組織的彈力纖維及膠原纖維增生,因而心肌收縮及舒張功能均受限制。病變以累及左室及左房為主,發病多見於1歲以下嬰兒,但幼兒甚至學齡兒童也偶可見到。常因呼吸道感染誘發心力衰竭。

【分型】

臨床可按照起病的輕重緩急,分為三型:

  1. 爆發型:起病急劇,突然出現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徵,少數呈現急性心源性休克,病情危重可致猝死。此型多在6個月以下的小嬰兒發病。
  2. 急性型:起病較急,但充血性心力衰竭發展不似爆發型急劇,部分死於急性心衰,多數經積極治療可獲緩解,經正規長期治療可獲痊癒。
  3. 慢性型:發病較緩慢,年齡多在嬰幼兒,少數可見於學齡前或學齡兒童,經正規治療多可獲痊癒。

【診斷】

目前國內多按九省市心肌炎協作組制定的標準進行診斷,具體如下:

  1. 早期發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常在1歲以內,尤其是6個月以內),常因呼吸道感染而誘發。洋地黃類藥物雖尚敏感,但心力衰竭常較頑固,易反覆加重。極少數可無心力衰竭發生。
  2. 雜音較輕或無,少數病例可出現提示二尖瓣關閉不全的2級收縮期雜音。
  3. 心臟X線檢查示心臟增大,以左心為主,常有肺靜脈淤血,透視下可見心搏減弱。
  4. 心電圖顯示左心室肥厚,除左心前電導聯電壓增高外,常伴有左心前區T 波呈缺血型倒置。極個別病例左心室肥厚不明顯。心律失常少見。
  5. 超聲心動圖有助於本症的診斷,可見左室、左房明顯擴大,左室壁運動減弱,心內膜輝度增強。有條件者可進行心內膜心肌活檢

【治療措施】

近年由於早期應用洋地黃及針對免疫發病機理加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并長期應用,取得良好效果,不但可使病情明顯好轉且多可獲痊癒,病死率明顯下降。

  1. 洋地黃製劑:一般採用地高辛,根據病情口服或靜注,洋地黃化劑量按4060μg/kg,其後以化量的1/4~1/5作為維持量,每日分兩次口服給藥,并隨年齡增長而調節劑量,一般療程需3~4年,過早停藥易導致心衰復發,病情反覆。停藥指徵為症狀消失1年以上,X線及心電圖檢查均恢復正常。 急性心力衰竭時,視病情可并用血管擴張劑及利尿劑。
  2. 腎上腺皮質激素:一般採用潑尼松每日1.5 mg/kg,應用8~12周然後逐步減量,用藥時間1~1.5年,至心電圖、X線檢查接近正常為止。近年還有對急重病例同時加用環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劑治療者,有一定療效。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