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您的瀏覽器未開啟Javascript!本網站利用它優化用戶的瀏覽體驗,若未開啟它,除了導致部分網頁功能無法正常運作,瀏覽效能也會較差!


home
search
AD
病名小兒隱球菌病
【概述】

隱球菌病是亞急性或慢性肉芽腫性傳染病,以侵犯中樞神經系統為主,亦可累及肺、皮膚、骨骼和其他內臟、組織等。該菌常存在於土壤、動植物的表面、正常人的皮膚和糞便中。一般認為該菌可經呼吸道或皮膚破損處侵入人體,借血行散播。

【臨床表現】

  1. 中樞神經系統隱球菌病臨床表現與結核性腦膜炎相似,若隱球菌性肉芽腫限於腦或脊髓的某個部位,則與腦瘤或腦膿腫相似。起病緩慢,開始多為輕度陣發性頭痛,經常反覆并伴有噁心、嘔吐或眩暈,發熱可輕可重。經數周至數月後出現顱壓增高和腦膜刺激徵以及各種眼部徵象。經3~6 個月趨於惡化,出現偏癱、失語、共濟失調、精神障礙,以至抽風昏迷,最後死於呼吸衰竭。偶有2 年以上仍反覆發作而不愈者。
  2. 肺隱球菌病常於中樞神經系統隱球菌病時併發。表現為低熱、咳嗽、胸痛等。部分患者可無症狀而於X線檢查時發現。
實驗室及其他檢查
  1. 腦脊液 壓力增高,外觀微混,白細胞50~500×106/L,主要為淋巴細胞, 隱球菌往往混雜其中,蛋白明顯增高而糖與氯化物降低。墨汁染色可發現具有肥厚莢膜的圓形或橢圓形的隱球菌。用沙保培養基培養可見奶白色、粘液樣、光亮的集落。
  2. 肺隱球菌病 可從痰液中找隱球菌。
  3. X線檢查 肺隱球菌病時可見兩肺浸潤陰影或有單個、多個結節狀陰影。
  4. 乳膠凝集試驗 可檢測隱球菌莢膜多糖體抗原,約95%以上本病患者可從腦脊液或血清中檢出

【治療措施】

治療

( 一)二性黴素B 全身用藥同「 念珠菌病」,但必需加用鞘內注射。開始每次用O.O11mg,溶於2~3ml腦脊液或注射用水稀釋緩慢注入,以後漸增至0.1~0.5mg,總療程為20~30次。鞘內注射可與靜脈注射交替使用,使毒性及藥物反應減輕。( 二)二脒 按5mg/( kg﹒d)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靜滴,於2~4小時滴入,療程1個月。藥物反應較二性黴素為輕,用藥時需定期查肝、腎功能。( 三)5-氟胞嘧啶臨床常與二性黴素 B聯合應用。劑量為50~1 OOmg/(kg﹒d ),分4次服用,療程為3~8周。亦可引起胃腸道反應,偶見皮疹、藥物熱、白細胞減少或轉氨酶升高。( 四)大蒜素劑量和用法同「 念珠菌病」。

AD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