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小兒流行性出血熱
別名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概述】

流行性出血熱(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以發熱、出血、腎臟損害為主要表現的急性傳染病。系自然疫源性疾病,在林區、山區、沼澤、草原或低窪濕地多發生此病。野生嚙齒動物( 鼠類和鼠蟎)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冬季多發,有的地區於5~6月份亦有流行。主要侵犯青壯年,兒童亦可發病,偶有嬰幼兒發病的報告。

【輔助檢查】

  1. 血象 白細胞早期低於正常,至病程4~7日時可達10~20×109/L;重症者可高達50~60×109/L,呈類白血病反應。中性粒細胞有核左移和中毒顆粒。異常淋巴細胞逐日增高,重者可>15%。重症低血壓休克者由於血漿外滲而有血液濃縮。血小板輕型者輕度減少,重症患者於病程第4~8日可減至60~100×109/L以下,甚至在20×109/L以下。
  2. 尿 早期即可出現蛋白、紅白細胞及各種管型,部分患者可有含紅白細胞和脫落上皮細胞的膜狀物排出。尿比重在少尿期升高,多尿期降低,隨腎功能完全恢復而轉為正常。
  3. 血液生化的改變由於腎臟受損而引起氮質血症和電解質紊亂。血中尿素氮增高,二氧化碳結合力降低,血鈉、鉀、鈣也降低。
  4. 凝血功能試驗如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時間等均可有提示DIC 的異常改變( 參見DIC節)。 5. 血清學試驗早期於病程4~5 日用間接免疫螢光法測IgM抗體有助手診斷

【診斷】

流行病學流行地區、季節,以及病前1~6周有與鼠類接觸或到過疫區的歷史。

臨床症狀:

多數患者起病急驟,可以有眩暈、頭痛、乏力、倦怠以及食慾不振等前驅症狀。根據臨床經過可分為五期,但有時分期不明顯。

  1. 發熱期 早期主要為發熱,可達39~40℃,以弛張型熱多見,少數為稽留型或不規則型,持續5~6天。面部和眼眶部明顯充血似酒醉貌。同時頸、肩和胸部皮膚潮紅( 三紅),皮膚粘膜出血點如針尖大,排列成索狀,主要分佈在腋下、胸前、頸、背、上肢、口腔軟齶和眼結膜。血漿外滲時可見球結膜水腫和眼瞼浮腫。有頭痛、眼眶痛和腰痛的三痛症狀。多數都有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的症狀。重者可有煩躁、嗜睡、譫妄等。
  2. 低血壓期在病程4~6天時出現, 早則可在發熱期出現,此時血壓波動下降, 出現休克。患者四肢厥冷,口唇發紺,面色灰暗。脈細速,心臟擴大,心律不齊,心動過速,可出現心力衰竭。球結膜、眼瞼和面部浮腫加劇。常出現頑固性呃逆、噁心嘔吐、腹瀉腹脹的消化道症狀。煩躁不安、神志恍惚、譫語,甚至狂躁、抽搐等。
  3. 少尿期本病時腎功能衰竭發展急促,少尿期常隨前二期而來或三期重迭,多在病程的6~8日時發生,尿閉約持續3~5天,也可短至1日或長達10多天。患者極度衰竭,口渴、呃逆、頑固的嘔吐、腹痛。煩躁、譫妄和抽搐等症狀加重。有鼻衄、嘔血、便血和尿血,尿中可排出膜樣組織。尿明顯減少或尿閉。可發生肺水腫、心力衰竭、酸中毒、尿毒症、高血壓、消化道大出血以及繼發感染等嚴重的合併症。
  4. 多尿期隨著腎組織的恢復而進入多尿期,一般出現於病程的8~11日。尿量增多,持續約3~5日。多數患者逐漸好轉, 但血壓仍偏高,少數仍表現衰竭,煩渴,厭食,噁心。可再次出現大出血,多尿也可引起電解質紊亂而繼發休克,甚至此時衰竭死亡。
  5. 恢復期在病程第3~4周開始恢復。尿量正常,尿濃縮功能增強,體質逐漸好轉,經1~3 個月逐漸康復

【治療措施】

關鍵在於早發現,早治療,早休息。( 一)一般治療 加強護理,臥床休息, 飲食應給以富於營養而易消化的半流食,飲水量要充足。病人應嚴格隔離,血、尿、衣服、用具要嚴格消毒。

(二)對症處理

  1. 高熱應以物理降溫為主,避免或慎用退熱劑,防止體溫驟降或大汗誘發休克。
  2. 出血明顯者可用安絡血、止血敏、維生素K和維生素C等。嚴重者可輸新鮮血或血小板。重症病人有DIC者給予抗凝等相應治療。
  3. 少尿期間給高糖、高維生素、低蛋白飲食,以控制氮質血症。重型不能進食者, 在靜脈輸注葡萄糖時可加適量胰島素。
(三)維持水、電解質與酸鹼平衡應根據腎功能變化的情況,少尿期應控制液體攝入量,注意糾正電解質紊亂和酸中毒。利尿期每天的補液量應根據前一天的尿量計算(約為1/3~2/3)。注意輸液速度及液量以防止發生心力衰竭和肺水腫。

(四)治療休克當發生休克時除擴充有效循環量及糾正代謝性酸中毒外,要注意觀察尿量、血氣、中心靜脈壓、心率、心律等以調節輸液量、性質及速度。輸液過多可能引起心衰、肺水腫、腦水腫。同時可用調整血管緊張度的藥物如苄胺唑啉、山莨菪鹼等。去甲腎上腺素由於有使腎臟血管收縮,促進腎功能衰竭的缺點,故不主張常規使用。

(五)利尿劑的使用少尿期可用20%甘露醇、速尿或利尿酸鈉。

(六)應用免疫抑制劑(環磷酰胺)、免疫促進劑(轉移因子),效果尚可。

【預防】

( 一)隔離患者至症狀消失,同時將患者污染的衣物用具和患者的血、尿進行嚴格消毒。( 二)改善環境衛生及住宿條件,加強滅鼠、滅蟎。( 三)教育兒童不玩鼠、貓、犬等,不吃鼠咬過的食物。( 四)加強本病防治人員的防護,以防鼠蟎類進入衣內。同時注意防止皮膚破損。

【鑑別】

(一)急性熱病 應與上感、流腦、鉤端螺旋體病、傷寒、敗血症、急性肝炎等相鑒別。(二)血液病 應與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過敏性紫癜、白血病等相鑒別。(三)腎臟疾患、應與急性腎炎、腎盂腎炎等相鑒別。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