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您的瀏覽器未開啟Javascript!本網站利用它優化用戶的瀏覽體驗,若未開啟它,除了導致部分網頁功能無法正常運作,瀏覽效能也會較差!


home
search
AD
病名小兒房室傳導阻滯
別名cardiac A-V block
【概述】

心臟傳導阻滯(cardiac A-V block)分三種,即竇房、房室及室內傳導阻滯。在小兒傳導阻滯中以房室傳導阻滯最常見。按阻滯程度可分為三度:Ⅰ度不一定有心臟病,約5%健康人可見到,故應結合其臨床來考慮其意義;Ⅱ度多有心臟疾患;Ⅲ度除先天性傳導系統發育異常外,一般多視為有嚴重心臟疾患。

【臨床表現】

有原發病的表現外尚表現為:

  1. Ⅰ度房室傳導阻滯 心尖部第一音往往減弱。
  2. Ⅱ度房室傳導阻滯 偶有頭暈、乏力、心悸,聽診時可發現心律不齊,有脫漏搏動。
  3. Ⅲ度房室傳導阻滯有頭暈、乏力、心悸、活動後氣急,嚴重時可引起心腦綜合徵,患兒喪失知覺、抽風甚至死亡,聽診心跳緩慢而有規律,可在每分鐘40次左右,後天者多由心肌炎等器質性心臟病所致;在小兒亦可見先天性者,心室率較快,約在每分40~60次,患兒可在運動或藥物興奮後阻滯減低。

【輔助檢查】

心電圖檢查

  1. Ⅰ度:P-R間期延長超過各年齡組正常範圍。即1歲以內>0.14秒,1~5歲>0.16秒,5~12歲>0.18秒,12歲以上>0.20秒。
  2. Ⅱ度:
    1. Ⅱ度Ⅰ型(文氏現象):阻滯部位在房室結近端,表現為:
      1. P-R間期逐漸延長,而延長程度逐漸減少,R-R間隔逐漸縮短,乃至脫落一次,即P波後不繼以QRS波群,以後P-R間期又逐漸延長,如此循環不己;
      2. P波與QRS波群的比例為3:2、4:3、5:4等。
    2. Ⅱ度Ⅱ型(莫氏Ⅱ型):阻滯部位在房室束遠端(房室束支)及浦肯野纖維,表現為:
      1. P-R間期固定,但有的p波後看不到QRS波群;
      2. p波與QRS波群之比可呈規律性脫落如4:3、3:2等,也可呈不規則脫落。
  3. Ⅱ度阻滯部位可在房室束內或房室束分支以下,小兒多屬前者,表現為:
    1. p-P間期與R-R間期均各相等,但P波與ORS波群無關;
    2. 心室率慢於心房率。前者多固定在40~60次/分,在運動或藥物興奮下,可見阻滯程度減低。

【診斷】

房室傳導阻滯原因有:

  1. 各種心肌炎和心肌病;
  2. 先天性心臟病如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三尖瓣下移等;
  3. 先天性房室傳導阻滯,多為Ⅲ度;
  4. 藥物中毒洋地黃最多見;
  5. 電解質紊亂如低血鉀症;
  6. 迷走神經張力增高常可出現Ⅰ度或Ⅱ度Ⅰ型房室傳導阻滯等。

【治療措施】

(一)病因治療

Ⅰ度及Ⅱ度房室傳導阻滯以病因治療為主。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所致%度阻滯可採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

(二)藥物治療

心率在每分鐘45次以下者或有胸悶、乏力、頭暈者可選用加快心率的藥物,如阿托品,劑量0.01~0.03mg/kg,皮下或靜脈注射;異丙腎上腺素5-l0mg舌下含用,或0.5mg加入5%葡萄糖液100ml中靜脈滴注,依療效調節滴速。

(三)人工起搏器治療

對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可視病情安裝臨時性或永久性起搏器。其適應證為:

  1. 靜息時心室率緩慢,嬰兒<55次/分,兒童<50次/分;
  2. 有阿斯綜合徵者;
  3. 伴心力衰竭者;
  4. 伴寬且顯著畸形QRS波群者;
  5. 室性心律紊亂者。
對急性心肌炎、藥物中毒或電解質紊亂所致者可選用臨時起搏治療。心臟手術後所致者也可暫時採用臨時起搏,若阻滯持續4周以上者則應考慮安裝永久性起搏器。

AD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