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頜骨囊腫
【概述】

頜骨囊腫是指在頜骨內出現一含有液體的囊性腫物,逐步增大、頜骨膨脹破壞,據其發病原因可分為牙源性及非牙源性兩大類,牙源性者即囊腫由成牙組織或牙演變而來;非牙源性囊腫則可由胚胎發育過程中殘留於頜骨內的上皮發展形成,如面裂囊腫、亦可為損傷所致的血外滲性囊腫以及動脈瘤樣骨囊腫等。

【臨床表現】

1.頜骨進行性無痛性腫大,進展緩慢,多無自覺症狀。

2.較大者捫診有乒乓球樣壓彈感。

3.常有牙的病變(根端囊腫)或缺牙。

4.穿刺抽出草黃色液體,鏡下可見膽固醇結晶。角化囊腫(頜骨囊腫的一種類型)的囊液為乳白色角化物或皮脂樣物。

5.X光表現為頜骨內的囊性透光影。此透光影邊界光滑平緩,有一緻密白色硬化邊。

﹝輔助檢查﹞

1.對於臨床表現較典型,術前診斷已較明確者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為主;

2.對於臨床表現不典型,鑒別診斷較困難者可包括檢查框限「B」和「A」。

【診斷】

1.增大緩慢的頜骨無痛性膨脹、面部畸形,有乒乓感。

2.穿刺抽出草黃色液體,牙源性角化囊腫則為白色角化或油脂樣物。

3.牙源性者有病源牙或牙缺失。

4.X光表現為頜骨內的囊性透光影,此透光影邊界光滑平緩,有一緻密白色硬化邊。

5.病理組織學檢查確診。

【治療措施】

一般性手術的預防性抗感染選用磺胺類藥物(如複方新諾明)或主要作用於革蘭氏陽性菌的藥物(如紅酶素、青酶素等);體質差或併發感染者常聯合用藥,較常用為:作用於革蘭氏陽性菌的藥物(如青酶系)+作用於革蘭氏陰性菌的藥物(如慶大酶素)+作用於厭氧菌的藥物(如滅滴靈);手術前後感染嚴重或有併發症者可根據臨床和藥敏試驗選擇有效的抗生素。

頜骨囊腫為良性病變,非手術治療無效,發現後宜盡早手術,因腫物隨時間推移逐漸增大,可造成較大骨組織缺損,可致病理性骨折或影響較多牙齒而影響咀嚼功能。 頜骨囊腫臨床上常與頜骨造釉細胞瘤相混淆,而兩者的手術方式完全不同,前者僅作單純性刮治即可,後者則需於病變外0.5cm切除,否則易出現術後復發,因此術前的正確診斷除借助X線攝片及其它輔助診斷手段外,必要時應先作活體組織檢查或於術中冰凍活組織檢查確診。

【治癒標準】

1.治癒:囊腫完整摘除,創口基本癒合。

2.好轉:治療後,囊腫尚有殘留。

3.未癒:未行手術治療,外形及功能無改善。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