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 | 脊髓壓迫症 |
---|
別名 | spina1 cord compression |
---|
脊髓壓迫症(spina1 cord compression)是由於椎管內占位性病變致使脊髓受壓的一組病症。臨床上以完全或不完全的橫貫性脊髓損害及椎管阻塞為特徵。
一般把病因分為三類:
(一)脊椎疾病以外傷、結核最常見,其次為轉移性腫瘤和椎間盤突出。
(二)脊膜疾病以髓外硬膜內腫瘤為多見。蛛網膜炎、血管畸形造成的血腫、膿腫、轉移瘤等均可造成脊髓壓迫。
(三)脊髓疾病以脊髓腫瘤多見,如神經纖維瘤、脊髓膠質瘤。其它還見於出血、脊髓空洞症等。
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也可造成壓迫。
上述病因均可造成直接或間接的脊髓受壓及血液循環障礙。脊髓急性受壓,靜脈回流受阻不能代償引起脊髓水腫,神經傳導徑路受到嚴重損害,症狀在短時間內達到高峰,表現為急性橫貫性脊髓損害。若為脊髓逐漸受壓,側支循環建立,脊髓水腫不明顯,臨床上出現進行性橫貫性脊髓損害。髓內佔位病變因直接侵犯神經纖維,症狀出現早而重。由於脊髓受壓,腦脊液的循環吸收受到影響,造成不同程度的椎管阻塞。
【病理改變】可見脊髓軟化、水腫,或受壓之凹陷變形、浸潤、破壞,脊髓內神經細胞和神經纖維發生變性、斷裂、壞死、髓鞘脫失。由於脊髓表面靜脈曲張,蛋白滲出,因而腦脊液蛋白含量增高。
急性脊髓壓迫常由硬膜外膿腫、大塊椎間盤突出、外傷性血腫所致。症狀類似急性脊髓炎,多伴有脊髓休克。臨床上以慢性起病,進行性加重的髓外硬膜內腫瘤多見。其症狀演變如下:
(一)神經根症狀病變早期,後根受到病變刺激,出現其分佈區(常為一側性)的自發性、放射性疼痛,稱為根痛。其性質可為針刺、刀割、燒灼樣或僅為相應節段的"束帶感",常在夜間較劇,難以忍受。咳嗽、噴嚏、彎腰、轉體或用力時均可使疼痛加劇,改變體位可緩解。檢查可發現局部感覺過敏。
病變逐漸進展,後根被破壞,根痛減輕,出現相應區域內的感覺減退或缺失。若病變侵及脊髓腹側前根,可出現該節段肌束顫動和肌萎縮。神經根症狀可能維持較長的時間,對病變定位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二)不完全橫貫損害症狀病變繼續發展,脊髓一側受壓,其三個主要傳導束受到程度不同的損害。脊髓丘腦束受損(已交叉),出現損害平面以下,自下向上發展的對側痛、溫度覺障礙;後束受損(未交叉),出現損害平面下,同側的深感覺障礙;錐體束受損(已交叉),出現同側肢體上運動神經元性癱瘓,即肌張力升高,腱反射亢進,病理反射陽性。此期病人訴一側走路無力且逐漸加重,需扶杖而行,這種一側性脊髓損害稱為布朗-塞卡(Brown-Sequard)綜合徵。其次在損害節段的前後角受損,還表現出相應節段的感覺、運動、反射障礙。如肌萎縮、肌束顫動等。
(三)完全橫貫損害症狀病因未解除,壓迫可從一側擴展到另一側;脊髓完全性受壓,椎管阻塞,臨床上表現為損害平面以下,一切感覺、運動、括約肌功能障礙。癱瘓肢體可有皮膚乾燥、脫屑、少汗或無汗等。由於病變層次不同,其臨床表現有較大差異。髓內病變一般無根痛,椎管阻塞較輕,感覺障礙向下進展,分離性感覺障礙突出,受壓節段的肌萎縮明顯,以及括約肌功能障礙早而嚴重。晚期整個脊髓受損而出現橫貫性損害的特點。
硬膜外多為惡性病變或轉移瘤,病程進展較快,根痛劇烈及脊柱局部自發痛或叩擊痛明顯,運動受限,較快出現脊髓橫貫性損害,X線檢查,常有骨質破壞。
與病因解除的程度,受壓時間長短,功能障礙程度有關。硬膜內脊髓外腫瘤,多屬良性手術易摘除,預後良好。髓內腫瘤預後較差。通常壓迫時間短,脊髓功能損害少,恢復可能性大,反之則小。慢性壓迫者,因代償充分,預後相對較急性壓迫為好。
要嚴格安全生產,防止外傷造成壓迫。要定期普查,如發現結核病要即時治療,防止播散。有根性疼痛要及早診斷治療,以減少功能損害和後遺症。
常見有泌尿道感染、褥瘡、肺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