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您的瀏覽器未開啟Javascript!本網站利用它優化用戶的瀏覽體驗,若未開啟它,除了導致部分網頁功能無法正常運作,瀏覽效能也會較差!


home
search
AD
病名間質性腎炎
別名interstitial nephritis
【概述】

間質性腎炎(interstitial nephritis)是多種原因導致的以腎間質炎症及腎小管功能損害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病症。腎間質是指分佈在腎小管和腎小球之間的組織,包括纖維結締組織、血管、淋巴管和神經纖維等。腎間質在具有豐富腎小球的皮質少而疏鬆,在腎小管的主要部位髓質分佈較多而緻密,尤以在腎錐體尖端腎乳頭處最多,故間質性腎炎較少累及腎小球,而與腎小管損害常同時發生,兩者聯繫密切,故亦稱為小管間質性腎炎(tubulo-inters titial nephritis)。若病變以萎縮、硬化或腫瘤細胞浸潤等為主時,則稱為小管間質性腎病(tubu1o-interstitial nephropathy)。小管間質疾病發病率占尸檢病例的1.91%,在不明原因的急性腎衰中,急性間質性腎炎占14%,及時治療,易使腎功能恢復正常,大多數預後良好。

【病因學】

病因與發病機理

間質性腎炎病因複雜,概括起來有下列幾類:

  1. 感染細菌、病毒直接侵襲腎間質或因感染發生免疫反應損害小管間質,如腎盂腎炎、腎結核及全身各種感染性疾病等。
  2. 中毒常見的腎毒性物質是藥物,包括抗生素類(氨基糖甙類、頭孢菌素類、多粘菌素類、氨苄青黴素、兩性黴素B和利福平等);磺胺藥;非甾體鎮痛藥;噻嗪類及袢利尿劑;抗腫瘤藥物。其他如別嘌呤醇,甲氰咪呱,卡普托利等均可引起急性間質性腎炎,碘造影劑和重金屬(鉛、鎘等)也可引起,但較藥物引起者少見。
  3. 免疫因素藥物過敏(青黴素類、磺胺類、頭孢菌素、利福平等)和免疫性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硬皮病、移植腎排異、sjorgren綜合徵等)可引起免疫介導性腎間質損害。
  4. 代謝異常尿中長期含有高濃度代謝產物,如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草酸尿症、高鈣血症、凝溶蛋白尿症以及低鉀、低鈉血症,均可導致間質性腎炎。
  5. 血循環障礙腎動脈狹窄、腎小動脈硬化、急性腎小管壞死和鐮狀細胞病等,可引起腎間質血液供應不足而產生損害。
  6. 尿路梗阻任何原因引起的尿路梗阻導致腎盂積水,腎小管壓力增高及發生尿路感染而引起腎間質損害。
  7. 腫瘤如白血病、淋巴瘤可直接浸潤腎間質,癌細胞腎轉移也可引起腎間質損害。
  8. 遺傳性因素如遺傳性腎炎、腎髓質囊性病、先天性多囊腎等,早期常以腎間質損害為主要表現。
  9. 物理因素放射線、電休克、中暑也可引起間質性腎病。
  10. 原因不明約10%的患者病因不明,稱特發性間質性腎炎。
發病機理因病因不同而異,可分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兩類。非免疫性多屬致病因子直接損害(感染、中毒、物理損傷、腫瘤細胞浸潤、缺血等);免疫性係指機體產生免疫反應所引起,致病因子進入機體,先造成腎組織損傷使其成為抗原,激發機體產生抗體,造成免疫介導性腎損傷。

病理

  1. 急性間質性腎炎腎體積增大、間質水腫及細胞浸潤,浸潤細胞以淋巴、單核及漿細胞為主,亦常有嗜酸及中性粒細胞浸潤,纖維結締組織增生較輕,腎小管上皮細胞混濁腫脹,不同程度的灶性壞死,管腔擴大。免疫反應引起者在腎小管基膜、腎間質中有免疫球蛋白和C3沉積。
  2. 慢性間質性腎炎兩腎呈不對稱性縮小,表面疤痕形成致凸凹不平,可有腎包膜粘連;腎盂粘膜增厚、腎盞擴張;腎間質輕度水腫,並有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腎小管上皮細胞萎縮或變平,局限性或瀰漫性纖維化及疤痕形成,并引起遠端腎小管扭曲,近端腎小管擴張;纖維疤痕區小動脈及微動脈中層有透明變性及內膜增生,腎小球可有纖維化與透明變性,疤痕區之外的腎小球則正常或僅有輕微改變。鎮痛藥腎病主要病理變化是腎乳頭壞死,壞死的腎乳頭全部或部分脫落,也可鈣化。系統性疾病所致的間質性腎炎,常有原發病的特徵性改變,如白血病細胞及其他瘤細胞浸潤等。

【臨床表現】

急性間質性腎炎

(一)全身性表現

由感染所致者,多起病急驟,突起高熱、寒戰,有全身敗血症樣症狀。血中多形核白細胞升高,核左移。由藥物過敏所致者,常有致敏藥物應用史,於用藥過程中出現發熱、皮疹、關節痛及淋巴結腫大,血嗜酸粒細胞及IgE升高。

(二)腎損害表現

腎間質急性炎症和水腫,患者常有腰痛和腎區叩痛,尿蛋白定量小於1.5g/日,為小分子腎小管性蛋白尿,有少量紅、白細胞及管型。感染引起者,尿培養有相應致病菌;藥物過敏者可有無菌性白細胞尿,尿沉渣嗜酸粒細胞可達10%以上,重者可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

慢性間質性腎炎

可有各原發病的臨床表現,但多起病隱匿,部分腎功能損害出現後才得以診斷。腎小管間質損害有以下表現。

(一)尿濃縮功能障礙

因腎髓質小管受損害,尿濃縮功能障礙為突出表現,如多飲、多尿、夜尿多,尿比重和尿滲透壓降低,最大尿滲量<500~600mOsm/L水,甚至出現尿崩症。

(二)尿酸化功能障礙

腎排H+、泌氨減少,出現腎小管性酸中毒,易引起低鉀、低鈉、低鈣產生乏力、癱瘓、搐搦等症狀。

(三)腎乳頭壞死

急性期表現為突然發熱、肉眼血尿、腰痛與尿路刺激徵,壞死組織或血塊堵塞輸尿管可發生腎絞痛,腎盂造影可見腎乳頭區有戒指環狀陰影以及充盈缺損和變形。

(四)慢性腎功能不全

可有噁心、嘔吐、精神不振、貧血等尿毒症症狀。血肌酐、血尿素氮升高,X線腎盂造影腎孟腎盞變形,B超檢查腎體積不對稱縮小。

【治療措施】

  1. 對症治療:慢性間質性腎病的自然病程各不相同,如能在早期治療原發病因,常可延緩疾病的進展,有時腎功能也可獲得某種程度的改善,最突出的例子是尿路梗阻的解除。如不能除去病因或疾病進展至晚期,在腎功能不全水平相當時,本病進展至終末期的速度要比慢性腎小球腎炎慢。通過適當地治療低容量、酸中毒、高血鉀或高血壓,常可使急劇惡化的腎功能逆轉。終末期腎衰可用透析和腎移植療法。
  2. 病因治療:
    1. 尿路感染:對於細菌感染引起的慢性間質性腎炎,應用抗生素抗感染。用藥時注意細菌敏感性的變化、用量和療程,並根據腎功能狀態調整藥物用量,盡量選擇對腎臟毒性小的藥物。
    2. 鎮痛劑性腎病:早期診斷至為重要,作出診斷後即應停止服用有關藥物。減少非那西汀投放量有助於預防本病的發生。
    3. 梗阻性腎病:根據梗阻的病因解除梗阻,同時控制感染,保存腎功能。
    4. 中毒性腎病:藥物引起的中毒性腎病,應停用該藥。重金屬引起的中毒性腎病,應減少接觸并用解毒藥。
    5. 其他原發病:其治療可參閱有關疾病的治療。

【預後】

慢性間質性腎炎的病預後隨病因及腎功能損害程度而異。病因能被徹底清除時,慢性間質性腎炎可以治癒。若已至發展慢性腎功能不全階段,則多形成慢性腎功能衰竭,預後不良。

AD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