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 | 肺炎鏈球菌肺炎 |
---|
別名 |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
---|
肺炎鏈球菌肺炎是由肺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或稱肺炎(pneumococcal pnenmoniae)所引起的肺炎,約占社區獲得性肺炎的半數。通常急驟起病;以高熱、寒戰、咳嗽、血痰及胸痛為特徵。X線胸片呈肺段或肺葉急性炎性實變,近年來因抗生素的廣泛使用,致使起病方式、症狀及X線改變均不典型。
肺炎鏈球菌為革蘭染色陽性球菌,多成雙或短鏈排列。有莢膜,其毒力大小與莢膜中的多糖結構及含量有關。根據莢膜多糖的抗原特性,肺炎鏈球菌可分為86個血清型。成人致病菌多屬1~9及12型,以第3型毒力最強,兒童中則以6、14、19及23型為多。肺炎鏈球菌在乾燥痰中能存活數月,但陽光直射l小時,或加熱至52°C 10分鐘即可殺滅,對石炭酸等消毒劑亦甚敏感。機體免疫功能正常時,肺炎鏈球菌是寄居在口腔及鼻咽部的一種正常菌群,其帶菌率常隨年齡、季節及免疫狀態的變化而有差異。機體免疫功能受損時,有毒力的肺炎鏈球菌入侵人體而致病。除肺炎外,少數可發生菌血症或感染性休克,老年人及嬰幼兒的病情尤為嚴重。
【發病機理】發病以冬季與初春為多,常與呼吸道病毒感染相平行。患者常為原先健康的青壯年或老年與嬰幼兒,男性較多見。吸煙者、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病患者及免疫抑制宿主均易受肺炎鏈球菌侵襲。肺炎鏈球菌不產生毒素,不引起原發性組織壞死或形成空洞。其致病力是由於多糖莢膜對組織的侵襲作用,首先引起肺泡壁水腫,出現白細胞與紅細胞滲出,含菌的滲出液經Cohn孔向肺的中央部分擴展,甚至累及幾個肺段或整個肺葉。因病變開始於肺的外周,故葉間分界清楚,易累及胸膜,引起滲出性胸膜炎。
病理改變有充血期、紅色肝變期、灰色肝變期及消散期。肺組織充血水腫,肺泡內漿液滲出及紅、白細胞滲出,白細胞吞噬細菌,繼而纖維蛋白滲出物溶解、吸收,肺泡重新充氣。在肝變期病理階段實際上并無確切分界,經早期應用抗生素治療,此種典型的病理分期已很少見。病變消散後肺組織結構多無損壞,不留纖維瘢痕。極個別患者肺泡內纖維蛋白吸收不完全,甚至有成纖維細胞形成,形成機化性肺炎。老年人及嬰幼兒感染可沿支氣管分佈(支氣管肺炎)。若未及時使用抗生素,5~10%的患者可併發膿胸,15~20%的患者因細菌經淋巴管、胸導管進入血循環,可引起腦膜炎、心包炎、心內膜炎、關節炎、中耳炎等肺外感染。
【臨床表現】血白細胞計數(10~20)×109/L,中性粒細胞多在80%以上,並有核左移,細胞內可見中毒顆粒。年老體弱、酗酒、免疫功能低下者白細胞計數可不增高,但中性粒細胞的百分比仍高。痰直接塗片作革蘭染色及莢膜染色鏡檢,如發現典型的革蘭染色陽性、帶莢膜的雙球菌或鏈球菌,即可初步做出病原診斷。痰培養24~48小時可以確定病原體。聚合酶鏈反應(PCR)及螢光標記抗體檢測可提高病原學診斷率。痰標本送檢應注意器皿潔淨無菌,在抗生素應用之前漱口後採集,應取深部咳出的膿性或鐵鏽色痰。約10~20%患者合併菌血症,重症感染者應做血培養。如合併胸腔積液,應積極抽取積液進行細菌培養。
早期僅見肺紋理增粗或受累的肺段、肺葉稍模糊。隨著病情進展,肺泡內充滿炎性滲出物,表現為大片炎症浸潤陰影或實變影,在實變陰影中可見支氣管充氣徵,肋膈角可有少量胸腔積液。在消散期,X線顯示炎性浸潤逐漸吸收,可有片狀區域吸收較快,呈現「假空洞」徵,多數病例在起病3~4周後才完全消散。老年患者病灶消散較慢,容易出現吸收不完全而成為機化性肺炎。
根據典型症狀與體徵,結合胸部X線檢查,易做出初步診斷。年老體弱、繼發於其他疾病、或呈灶性肺炎改變者,臨床表現常不典型,需認真加以鑒別。病原菌檢測是確診本病的主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