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您的浏览器未开启Javascript!本网站利用它优化用户的浏览体验,若未开启它,除了导致部分网页功能无法正常运作,浏览效能也会较差!


home
search
AD
病名颅内占位性病变
别名intracranial occupying space lesion
【概述】

颅内占位性病变(intracranial occupying space lesion)是在颅腔内占据一定空间位置的一组疾病的总称,临床上以颅内压增高(即成人颅压>1.96kPa或200mmH2O)和局灶性神经损害为特征,其中以颅内肿瘤,脑脓肿等为常见。

【病因學】

常见的病因有:

  1. 颅内肿瘤包括原发性与转移性两类:
    1. 原发性颅内肿瘤以神经胶质瘤、脑膜瘤、神经纤维瘤和垂体腺瘤为常见。
    2. 转移性肿瘤多来源于肺、乳房、胃、前列腺等,其中以肺癌转移最多。
  2. 脑脓肿主要来自慢性中耳炎、乳突炎。
  3. 颅内血肿包括自发性出血或外伤性出血。
  4. 脑寄生虫病即脑囊虫病、包虫病等。
  5. 颅内肉芽肿结核性、细菌性、寄生虫性颅内肉芽肿。
颅腔可视为密闭的结构,其内主要有血液(2~11%)、脑脊液(10%)和脑组织(80%)。三种内容物其总量和比例基本是恒定的,其中一种内容物增加,其它两种势必降低进行调节,但调节是有限的。病变初期具有一定代偿能力,颅内压增高不明显。当病变不断扩张,超过代偿限度,颅压就会迅速上升。最终导致脑组织移位,脑疝形成,危及生命。由于病变的浸润、压迫,使脑细胞受到损害而产生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

【臨床表現】

一般起病较慢,呈进行性加重。主要表现颅压增高症状和局灶症状。

(一)颅压增高症状即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三主征。

  1. 头痛为颅内压增高的主要症状之一,发生率约80~90%。因颅压增高,脑膜、血管、神经等受到牵拉扭曲所致。头痛呈持续性、进行性阵发加剧,随引起颅压增高的因素(咳嗽、大便、用力等)而加重。午夜至清晨头痛较剧,下午缓解。半球病变头痛较轻,后颅窝较重。头痛剧烈时,常伴有呕吐,小儿因颅缝未闭,往往头痛不明显。
  2. 呕吐此乃刺激迷走神经根及核团所引起。多在清晨头痛较剧时,呈喷射状呕吐,与进食无关。呕吐后,头痛减轻。小儿频繁呕吐,往往是颅压增高的唯一症状,易被认为胃肠疾患而误诊。
  3. 视乳头水肿为颅内压增高的特征性体征,后期可出现视神经萎缩,以及引起视力障碍。
  4. 假性定位症状如双侧外展神经麻痺、复视及病变侧偏瘫等,均是在颅压增高时神经结构受到挤压牵拉所致。无定位价值,故称假性定位症状。
(二)局灶性症状(定位症状)
  1. 额叶(1)精神症状和进行性智能障碍,是额叶病变的特征之一。病人智力降低,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衣着不整,不修边幅,随地解便。(2)运动障碍,表现为对侧局灶性癫痫或对侧单瘫、轻偏瘫。(3)运动性失语,为左侧(优势侧)半球受损所致。(4)额叶性共济失调。(5)强握及摸索反射、同向偏斜也是额叶的常见症状。额叶底面病变,可出现同侧视神经萎缩和对侧视乳头水肿,称Foster-Kennedy综合征。
  2. 顶叶(1)以感觉障碍为主。如为刺激性病变,则出现对侧局限性感觉性癫痫,如为破坏性病变,则为对侧肢体皮层复合感觉障碍。(2)主侧顶叶病变常引起失读、失写,手指失认,左右分辨不能称Gerstmann综合征。非主侧损害,可出现偏瘫无知,偏瘫失注及失肢体感等体象障碍。
  3. 颞叶(1)海马钩回发作:即发作性不自主咀嚼、吞咽,嗅幻觉,味幻觉等。(2)精神运动性癫痫:表现自动症,记忆障碍,情感障碍。(3)感觉性失语及视野改变(对侧同向偏盲或象限盲)。
  4. 枕叶主要表现为视觉障碍,可为对侧同向偏盲或以视幻觉为先兆的癫痫发作。
  5. 脑干出现典型的交叉性感觉障碍和/或交叉性运动障碍。
  6. 小脑主要症状为共济失调。小脑半球表现为同侧肢体共济失调;蚓部损害以躯干共济失调为主,下肢较重。
  7. 桥小脑角病变产生v、Ⅶ、Ⅷ颅神经受累及小脑症状,此区听神经瘤最常见。
  8. 蝶鞍部引起视交叉受压和内分泌症状,表现为双颞侧偏盲、视力减退和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内分泌改变则出现肢端肥大或巨人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多见于垂体腺瘤和颅咽管瘤。
(三)脑疝的临床表现病变晚期,严重的颅内压增高可导致脑组织移位而形成脑疝,危及生命。故又称颅内高压危象。
  1. 小脑幕切迹疝半球占位性病变将病侧颞叶沟回压入小脑幕切迹,使中脑和动眼神经受压,又称颞叶沟回疝。初表现为病变侧瞳孔缩小,继之扩大,血压升高,呼吸脉搏变慢,对侧偏瘫。进一步可出现去大脑强直,呼吸衰竭、昏迷,心跳停止。
  2. 枕骨大孔疝常为后颅窝占位病变引起,把小脑扁桃体压入枕骨大孔,又称小脑扁桃体疝。压迫延髓,表现为血压增高,脉搏及呼吸缓慢、昏迷、双瞳散大、呼吸先停,最后心跳停止。

【輔助檢查】

  1. 脑脊液检查原则为禁忌,以避免诱发脑疝。若必须检查,应小心操作,取少量标本,术后给予降低颅压药物处理。
  2. A型超声波检查了解中线波有无移位。
  3. 脑电图或脑地形图检查可以帮助定侧定位。
  4. 放射线检查(1)头颅X线平片,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的征象。如鞍背及后床突脱钙,脑回压迹增加,颅缝分离等。同时可见一些肿瘤的特征性改变,听神经瘤可见内听道扩大,垂体肿瘤可见蝶鞍扩大或破坏等。(2)脑血管或脑室造影,有肯定性的诊断价值,是重要的检查方法。(3)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有极高的诊断价值。此法安全、快速、准确,可查出2cm以下的肿瘤。
  5. 放射性同位素检查,生化及内分泌检查,均有助于诊断。

【診斷】

  1. 起病缓慢,呈进行性颅内压增高,以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为主要症状。
  2. 有局灶的神经定位体征。
  3. 血管造影或脑室造影或CT等辅助检查,证实有占位性病变。

【治療措施】

  1. 病因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各种针对性治疗。如脑脓肿,可采取穿刺抽脓或手术切除,同时使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肿瘤切除后辅以化疗或放射治疗等。
  2. 对症治疗:暂时性缓解症状,如减压术或脑室引流、治疗癫痫发作。减低颅压可使用20%甘露醇、10%甘油、利尿剂等。
  3. 脑疝的治疗
    1. 使用脱水剂(见脑出血的治疗)。
    2. 脑室穿刺引流是迅速而有效的抢救措施,在脑压监护下放液,效果更好。
    3. 可采用低温、冰帽或冰袋,以及冬眠等,对降低颅压,减轻脑水肿,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有很大帮助。
    4. 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5. 当脑疝缓解后,要立即手术治疗,去除病因。

【預後】

与病变性质,部位,治疗的早晚有关。

【預防】

  1. 定期健康查体,以利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2. 要及时治疗中耳炎,乳突炎。
  3. 注意安全生产,防止意外,减少脑外伤的发生。
  4. 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某些脑寄生虫病的发生。

【鑑別】

  1. 良性颅内高压:又称假脑瘤。有明显颅压增高,但无定位体征,见于中年女性。病因不清楚,可能与内分泌代谢障碍或感染中毒有关,造成脑脊液生成过多,吸收缓慢。必须随访观察,排除其它引起颅内高压的疾病。本症预后较好,可获缓解。
  2. 脑血管病脑血管病:起病急,颅压增高不如占位性病变明显。如遇困难者,可作CT检查,脑瘤是局限性高密度影,脑出血的高密度影不规则,且流向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可资鉴别。
  3. 蛛网膜炎后颅窝及视交叉蛛网膜炎:常导致颅压增高,可通过脑室造影,脑脊液检查,有条件可作CT或MRI检查,即可作出鉴别。
  4. 散发性脑炎:少数散发性脑炎患者可出现颅内压增高,但散发性脑炎发病较急,全脑症状突出,脑电图是弥散性高波幅慢波,CT检查可鉴别。
  5. 神经官能症:无颅压增高症状及体征,眼底无水肿,可以鉴别。

AD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