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小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别名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favism、蚕豆病
【概述】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6-PD)缺乏症是一种较常见的伴性不完全显性遗传性疾病。由于其结构基因缺陷位于X染色体上,故男性发病多。女性杂合子中1/3亦可发病。由于此酶缺乏所致的溶血性贫血,依发病诱因的不同,可分为五种临床类型,即:

  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2. 伯氨喳琳型药物性溶血性贫血。
  3. 蚕豆病(favism)。
  4. 感染诱发的贫血。
  5. 先天性非球形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I型。

【臨床表現】

  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表现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重者可致胆红素脑病。感染、病理产、缺氧、哺乳母亲服氧化剂药物或新生儿接触卫生球(萘)等可为诱因,但也可无诱因可查。
  2. 伯氨喹啉药物性溶血性贫血:于服用某些氧化剂药物(如某些抗疟药,镇痛退热药,硝基呋喃类药,磺胺类药,酮类药,萘,苯胺,维生素K3、K4,奎尼丁,丙磺舒等)后1~3天出现急性溶血性贫血。
  3. 蚕豆病:多见蚕豆成熟季节,有食蚕豆史,哺乳母亲食蚕豆亦可引起婴儿发病。一般于进食蚕豆后24~48小时内发病。主要表现为急性血管内溶血。轻者可2~3天后自愈。
  4. 感染:诱发溶血多种病毒和细菌感染后诱发,于几天内突然发生溶血,一般多不重。
  5. 先天性非球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Ⅰ型:自幼出现慢性溶血性贫血(血管外溶血),肝脾肿大。可因感染或服药后发生急性溶血(溶血危象)。

【輔助檢查】

以下实验室检查可证实有G-6-PD缺乏。

  1.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正常还原率>75%,74~31%为中间型,<30%為顯著酶缺陷。
  2. 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溶血时阳性细胞>5%,溶血停止时阴性。
  3. 萤光点试验:正常红细胞在紫外线(波长340nm)照射下呈萤光点,G-6-PD缺乏时不发生萤光。
  4. 血片洗脱染色法:正常人细胞空影<2%。本病女性純合子及男性雜合子>80%,女性杂合子为20~79%。
  5. G-6-PD活性测定:比正常对照活性降低。

【治療措施】

  1. 去除诱因:如忌用氧化性药物,忌食蚕豆,积极防治感染等。
  2. 输血:贫血较轻者不需输血。严重贫血者应适量输血,一般输1~2次即可,供血者应为非家庭成员、G-6-PD正常者。
  3. 一般治疗:视溶血轻重、急缓,注意供给足够水分,扩充血容量,纠正休克,纠正电解质失衡,碱化尿,以防血红蛋白在肾小管沉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应用光疗并补充维生素B2。注意高钾血症、肾功能衰竭的防治。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