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您的瀏覽器未開啟Javascript!本網站利用它優化用戶的瀏覽體驗,若未開啟它,除了導致部分網頁功能無法正常運作,瀏覽效能也會較差!


home
search
AD
病名小兒糖原貯積症
別名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概述】

糖原累積症(glycogen storage disease)是由於碳水化物代謝失常所引起的疾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以大量糖原累積在不同組織為特點。肝、心、腎、肌肉累積糖原為多見,其他如胰臟、腎上腺、胃腸與腦亦可有糖原累積。糖原是葡萄糖在體內貯備的主要形式,由許多葡萄糖分子組成。糖原的合成和分解都需要多種酶參加,當某種酶缺乏時就能使糖原分解阻滯而累積體內成病。

【診斷】

( 一)臨床表現根據酶缺陷和主要受累器官的不同可分為12型。臨床常見的類型如下。
1.肝型出生即有肝大,肝臟增大而堅實,但無黃疸,脾不增大。常易出現低血糖, 表現為嘔吐、昏睡及驚厥等。嚴重者在新生兒期即可發生脫水、酸中毒,腎臟亦可增大。隨年齡長大,可見生長發育遲緩,形成侏儒狀態。多肥胖,智力正常,往往有下肢肌肉無力。
2.心型往往從新生兒開始起病。嘔吐,厭食,生長發育遲緩,肌肉無力,以後出現心功能不全症狀,如呼吸困難、紫紺、煩躁、咳嗽及浮腫,心臟肥厚、擴大呈球形,雜音可有可無。肝、脾不腫大。

3.肌型起病較晚,1歲左右出現症狀,症狀如肝型而較輕,肌張力低下且力弱。
( 二)實驗室檢查
  1. 肝型
    (1)清晨空腹血糖較低,甚至發生低血糖。糖原增高。
    (2)葡萄糖耐量試驗:上升極峰不一定很高,但降落緩慢。
    (3)血中乳酸增高,口服半乳糖或升血糖素後尤為增高。
    (4)血脂升高。血清甘油三酯、膽固醇、磷脂以及尿酸、丙酮酸均增高。
    (5)尿比重增高,尿酮體可陽性。
    (6)x線檢查可見骨質疏鬆和腎腫大。
    (7)ct掃瞄在少數病程較長的患兒可發現肝中有單個或多個腺瘤。
  2. 心型
    (1)空腹血糖、糖耐量試驗、升血糖試驗及尿酮體均正常。
    (2)x線檢查心臟增大呈球形。
    (3)心電圖示qrs增寬、st段下降及t波倒置。
  3. 肌型肌電圖可有肌病表現。

【治療措施】

﹝治療﹞

( 一)注意個人衛生,增強體質,避免傳染病。

( 二)應用低脂肪、高蛋白、高葡萄糖飲食,日間多次少量進食,夜間用鼻飼管持續點滴高碳水化合物液( 嬰兒每分鐘8~l 0mg/kg,兒童5~7mg/kg)以維持血糖水平在4~5 mmol/l,不僅可清除臨床症狀,且可使患兒正常生長發育。近年來改用每4~6小時口服玉米澱粉1.75~2.5g/kg,亦可達同樣療效。

( 三)注意糾正脫水、酸中毒。

( 四)心型有心力衰竭時用洋地黃。

( 五)控制低血糖可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高血糖素、甲狀腺片等。

AD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