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小兒黑熱病
別名Kala-azar
【概述】

黑熱病(Kala-azar)是由於杜氏利什曼原蟲經白蛉叮咬傳播的一種慢性地方性傳染病。以不規則發熱、消瘦、進行性脾腫大和全血細胞減少為主要表現。

【臨床表現】

起病緩慢,有不規則發熱,數周後可自然緩解,以後又復發不規則發熱( 部分患兒可見雙峰熱型),經3~6個月後,除表現發熱外,患兒消瘦、貧血、乏力、鼻衄及齒齦出血。腹痛、腹脹、脾臟逐漸腫大,經半年脾腫大至臍,初期尚軟,以後變硬。肝臟亦腫大。全身淋巴結多可觸及。至晚期約10%年長兒皮膚可呈黃褐色

【輔助檢查】

  1. 全血細胞減少、貧血。
  2. 球蛋白水試驗及球蛋白甲醛試驗陽性。
  3. 血清補體結合試驗在病的早期即呈陽性。其他免疫螢光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對流免疫電泳、間接血凝亦有助於診斷。
  4. 確診需靠骨髓穿刺,尋找利朵氏體約85~90%為陽性。肝、脾、淋巴結中也有利朵氏體存在

【診斷】

(流行病學史 在白蛉活動季節(5~9月)有在疫區生活的歷史。

【治療措施】

﹝治療﹞

( 一)一般治療患兒應臥床休息,注意口腔衛生。給以營養豐富的飲食。病情嚴重者可考慮多次小量輸血。( 二)病原治療 1.葡萄糖酸銻鈉(sodium stibogluconate )為首選藥物。本品為10%注射液。總量為150~180mg/kg,分6次,每天1次靜脈注射。對體弱或病情嚴重患兒也可每週注射2次,3周為一療程。本品毒性低,療效好,治癒率達98%。對心臟或肝臟有病者慎用。復發者可用原量再重複一個療程,但要密切觀察防止銻劑中毒。 2. 經銻劑治療無效或過敏,或銻劑治療中出現粒細胞缺乏者可用芳香雙脒劑。(1)戊烷脒:因其水溶液極不穩定,臨用前新鮮配製成10%溶液肌肉注射。劑量為每次3-5m歲kg,每日1次,15天為一療程,總劑量為60mg/kg。注射後局部可有紅、腫、硬結及疼痛,也可有頭痛、嘔吐、噁心、心悸、血壓下降等。( 二)二脒 臨用前用10%葡萄糖溶液稀釋成0.1%~0.2%的溶液,靜脈點滴或緩慢靜脈注射。劑量為1~2mg/(kg﹒d ),每日注射1次,總劑量為50mg/kg。注射局部可發生紅腫、硬結和疼痛,同時可引起血壓下降、眩暈、嘔吐、出汗、呼吸困難等,因其毒性較大,臨床慎用。 3. 二性黴素乙 對上述藥物無效時可使用。使用時用5%葡萄糖溶液配成0.01%溶液,緩慢靜脈滴注,隔日1次。成人開始劑量為每次0.1mg/kg,以後逐漸遞增最高劑量為每日1mg/kg。連續使用3~8周,因毒性較大,需謹慎使用。小兒使用劑量酌減。( 三)脾切除術有脾功能亢進者可考慮脾切除術,但不能忽略藥物治療

【預防】

對流行地區進行普查普治以消滅傳染源。消滅白蛉和處理已受染的動物( 如病犬等)。

【鑑別】

應與傷寒、結核病、瘧疾、血吸蟲病以及表現有慢性脾大、全血細胞減少的血液病相鑒別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