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小儿黑热病
别名Kala-azar
【概述】

黑热病(Kala-azar)是由于杜氏利什曼原虫经白蛉叮咬传播的一种慢性地方性传染病。以不规则发热、消瘦、进行性脾肿大和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

【臨床表現】

起病缓慢,有不规则发热,数周后可自然缓解,以后又复发不规则发热( 部分患儿可见双峰热型),经3~6个月后,除表现发热外,患儿消瘦、贫血、乏力、鼻衄及齿龈出血。腹痛、腹胀、脾脏逐渐肿大,经半年脾肿大至脐,初期尚软,以后变硬。肝脏亦肿大。全身淋巴结多可触及。至晚期约10%年长儿皮肤可呈黄褐色

【輔助檢查】

  1. 全血细胞减少、贫血。
  2. 球蛋白水试验及球蛋白甲醛试验阳性。
  3. 血清补体结合试验在病的早期即呈阳性。其他免疫萤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流免疫电泳、间接血凝亦有助于诊断。
  4. 确诊需靠骨髓穿刺,寻找利朵氏体约85~90%为阳性。肝、脾、淋巴结中也有利朵氏体存在

【診斷】

(流行病学史 在白蛉活动季节(5~9月)有在疫区生活的历史。

【治療措施】

﹝治疗﹞

( 一)一般治疗患儿应卧床休息,注意口腔卫生。给以营养丰富的饮食。病情严重者可考虑多次小量输血。( 二)病原治疗 1.葡萄糖酸锑钠(sodium stibogluconate )为首选药物。本品为10%注射液。总量为150~180mg/kg,分6次,每天1次静脉注射。对体弱或病情严重患儿也可每周注射2次,3周为一疗程。本品毒性低,疗效好,治愈率达98%。对心脏或肝脏有病者慎用。复发者可用原量再重复一个疗程,但要密切观察防止锑剂中毒。 2. 经锑剂治疗无效或过敏,或锑剂治疗中出现粒细胞缺乏者可用芳香双脒剂。(1)戊烷脒:因其水溶液极不稳定,临用前新鲜配制成10%溶液肌肉注射。剂量为每次3-5m岁kg,每日1次,15天为一疗程,总剂量为60mg/kg。注射后局部可有红、肿、硬结及疼痛,也可有头痛、呕吐、恶心、心悸、血压下降等。( 二)二脒 临用前用10%葡萄糖溶液稀释成0.1%~0.2%的溶液,静脉点滴或缓慢静脉注射。剂量为1~2mg/(kg﹒d ),每日注射1次,总剂量为50mg/kg。注射局部可发生红肿、硬结和疼痛,同时可引起血压下降、眩晕、呕吐、出汗、呼吸困难等,因其毒性较大,临床慎用。 3. 二性霉素乙 对上述药物无效时可使用。使用时用5%葡萄糖溶液配成0.01%溶液,缓慢静脉滴注,隔日1次。成人开始剂量为每次0.1mg/kg,以后逐渐递增最高剂量为每日1mg/kg。连续使用3~8周,因毒性较大,需谨慎使用。小儿使用剂量酌减。( 三)脾切除术有脾功能亢进者可考虑脾切除术,但不能忽略药物治疗

【預防】

对流行地区进行普查普治以消灭传染源。消灭白蛉和处理已受染的动物( 如病犬等)。

【鑑別】

应与伤寒、结核病、疟疾、血吸虫病以及表现有慢性脾大、全血细胞减少的血液病相鉴别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