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小兒流行性乙型腦炎
別名epidemic encephalitis B
【概述】

流行性乙型腦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簡稱乙腦,是由乙型腦炎病毒引起,經蚊蟲傳播的中樞神經系統急性傳染病,主要發生於夏秋季節,以10 歲以下兒童多見。

【臨床表現】

發病頭1~2天僅有發熱,經2~3天熱度更高,可有頭疼、倦怠、嗜睡、噁心、嘔吐及輕度頸強直。根據病情進展可分以下4型。

  1. 輕型體溫為 左右,神志清楚, 無驚厥,輕度頭痛、噁心、嘔吐、嗜睡,無明顯腦膜刺激徵。病程為5~7天。
  2. 中型( 普通型) 有意識障礙如昏睡或淺昏迷,有腦膜刺激徵,腹壁反射和提睪反射消失,偶而可有短時抽風,體溫高達39~40℃,病程7~10天,無後遺症。
  3. 重型患兒持續高熱達40℃ 以上, 昏迷,反覆或持續性驚厥,腦膜刺激徵明顯且顱內壓增高,深、淺反射消失或亢進,病理反射陽性,病程在2周以上,少數患兒有後遺症。
  4. 暴發性體溫突升達41℃以上,很快進入深昏迷,持續不斷地驚厥,可發生腦水腫、腦疝及呼吸衰竭,患兒多在3~5天內死亡。倖存者可有嚴重後遺症。流行早期多見重型或爆發型,流行後期則以輕型居多。

【輔助檢查】

  1. 血常規主要為白細胞增多,為10~30×109/L,中性粒細胞可達70~90% 。
  2. 腦脊液外觀無色透明或微混,壓力正常或稍高,細胞數增高達50~500×106/L,病初2~5天以中性粒細胞為主,以後則以淋巴細胞為多。蛋白質輕度增高,糖稍增高或正常,氯化物正常。起病1~2周內穀草轉氨酶活性在腦脊液中可增高。
  3. 血清學檢查(1)補體結合試驗:在起病3~5周後明顯升高。故雙份血清試驗( 初發病時及病後1個月)抗體效價升高4倍以上可確診。單份血清1:2為可疑,1:4為陽性。(2)血凝抑制試驗:抗體出現早,雙份血清效價升高4倍以上可確診。單份血清1:160為可疑,1:320為陽性。(3)特異性抗體(IgM)檢查於病後4就出現抗體,可用於早期診斷。兩周後達高峰。(4)用PCR 法檢測乙腦病毒DNA陽性。

【診斷】

流行病學史 發病有嚴格的季節性,多集中在7、8、9月份。氣溫高、雨量大、蚊子多的地區發病率高

【治療措施】

﹝治療﹞

( 一)一般治療患者應住院治療。住院後嚴密觀察神志變化,注意體溫、脈搏、呼吸和血壓的改變。隨時注意瞳孔大小。一旦發生改變,即應進行對症處理。注意營養及熱量補充,昏迷病人可予鼻飼。抽搐頻繁者應靜脈輸液,液量每天為50~0ml/kg,當用脫水劑時要注意補充鉀鹽。昏迷病人應經常翻身,保持皮膚清潔乾燥,防止發生褥瘡。保持口腔清潔。昏迷病人不能閉眼者要保護眼睛,注意清潔衛生和保護角膜。驚厥的患兒要防止舌咬傷,并防止舌根後墜阻塞呼吸道。( 二)對症處理

  1. 高熱時要降低室溫( 控制在26~28℃)。對病人進行物理降溫,可進行酒精擦浴、溫水浴或放置冰袋。可用安乃近滴鼻或肌注柴胡,如持續高熱或伴有驚厥時可採用亞冬眠療法( 用氯丙嗪、異丙嗪每次各0.5~1 mg/kg,母4~6小時肌注1次。
  2. 控制驚厥可使用鎮痙劑,如苯巴比妥鈉5~8mg/( kg?次),肌注;安定0.1~0.3mg/(kg?次)肌注或靜脈注射,但不可在使用苯巴比妥後緊接著使用,以防止抑制呼吸;水合氯醛40mg/(kg?次)保留灌腸;副醛0.15~0. 2ml/( kg?次)肌肉注射,最大劑量不超過5ml。以上各鎮痙藥可每4~6小時1次,輪換使用。此外驚厥因腦水腫引起者,應給以脫水藥治療;因呼吸道分泌物堵塞、換氣不足而使腦細胞缺氧引起者,應吸痰、給氧,必要時行氣管切開,加壓呼吸;如因高熱引起者,應給以降溫治療。 3.呼吸衰竭的處理首先應分析造成呼吸衰竭的原因,進行搶救措施。必須保持呼吸道的暢通,并給吸氧。因腦實質炎症、腦水腫、腦疝而呼吸衰竭者可使用脫水劑、腎上腺皮質激素、呼吸興奮劑等。(1)保持呼吸道通暢,清除痰液堵塞。隨時徹底吸出分泌物,定時翻身、拍背,分泌物粘稠者可用0.5%糜蛋白酶0.1mg/kg 加適當抗生素霧化吸入,鼻管供氧。對驚厥頻繁有窒息可能者及有呼吸停止可能者、分泌物多而不易清除者、經血氣分析證實為呼吸衰竭者或合併肺炎時都可施行氣管切開,甚至加壓給氧。(2)中樞呼吸興奮劑:當自主呼吸尚未停止前使用效果較好。山梗菜鹼( 洛貝林) 每次0.15~0.2mg/kg,可拉明每次5~12.5mg/kg,回蘇靈每次2~6mg。以上藥物可交替使用,必要時每4~6小時重複1次。注意劑量過大時可能引起驚厥。(3?)脫水劑:對顱內高壓或腦水腫的患兒應立即使用脫水劑。常用脫水劑為20%甘露醇每次1.0~2.0g/kg, 25%山梨醇每次1.0~2.0g/kg, 30%尿素每次0.5~1.0g/kg,速尿每次1 mg/kg,以上藥物在15分鐘一1小時內滴完,必要時可靜脈直接推入。每4-6小時一次,療程約3~5日。使用時應注意電解質紊亂,補液量約為需要量的70%,以保持輕度脫水狀態為宜。需注意停藥後的回跳現象。(4)皮質激素:重症患兒或病情無法估計者在病情早期即可使用。靜脈滴注氫化可的松5mg/( kg?次),或用地塞米松2.5~5~l0mg/(kg?次),一般療程不超過5~7天。( 三)抗生素有合併細菌感染者應適當選用。( 四)免疫療法對降低病死率有幫助, 療程分別為3~7日。 1
.干擾素劑量為40~500萬U/d,肌注。 2. 免疫核糖核酸3mg/d,輪流注射於兩上臂及腹股溝皮下淋巴結處。( 五)恢復期需堅持長期護理。
  1. 促進功能恢復的藥物如ATP 、輔酶A、細胞色素C、γ氨酪酸。此外如維生素B
    1. B12等。
  2. 對症處理震顫、肌張力增高者,可服安坦1~2mg/次,每日2~3次。 ?
  3. 按摩、理療及功能訓練,對肢體癱瘓和失語的恢復有一定幫助

【預防】

( 一)預防接種 於每年流行前1個月完成乙腦滅活疫苗接種。初種第1次後,隔7~10天,還需注射第2次。以後每年注射1次。免疫力維持1年。保護率可達80~90%。( 二)控制傳染源隔離患者至體溫正常為止。流行季節前先給易感動物( 豬)進行疫苗接種,可降低發病率。( 三)滅蚊、防蚊消滅蚊蟲孳生地。

【鑑別】

應與中毒性痢疾、化膿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脊髓灰質炎、病毒性腦炎、惡性瘧疾( 腦型)等相鑒別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