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動脈導管未閉
【概述】

動脈導管未閉是胎兒時期的重要血液迴圈通路。但出生後(一般2~3周)應自動關閉,如出生後持續開放,就會在肺動脈水平產生左向右分流,引起心臟及循環系統一系列病理生理變化,而臨床上成為動脈導管未閉。

動脈導管未閉可單獨存在,亦可與其他畸型合併存在,是常見先天性心臟病之一,男性多於女性,其比例約為3:1。動脈導管未閉一般診斷不難,手術治療效果好,早期手術心功能可以完全恢復正常。死亡率極低,一旦確診均應該手術治療,理想手術年齡3~7歲。如不及時手術治療病情逐漸加重,發展到嚴重肺動脈高壓甚至右向左分流失去手術機會,臨床上出現紫紺心衰以致死亡。

【臨床表現】

  1. 未閉導管小者可無症狀;導管粗大者可有勞累後心悸氣喘,胸悶乏力,嚴重時可有左心衰竭症狀,肺動脈高壓時可有咯血或紫紺。
  2. 胸骨左緣第二肋間可捫及震顫,并可聽到粗糙的連續性機械樣雜音,P2亢進,脈壓增寬,頸部血管搏動增 強,四肢可捫及水沖脈和聽到槍擊音。肺動脈高壓嚴重者連續性雜音消失而僅有收縮期雜音。

【診斷】

  1. 未閉導管小者可無症狀,導管粗大者常易感冒,反覆肺炎病史,可有勞累後心悸氣喘胸悶乏力,嚴重時可有左心衰竭症狀,肺動脈高壓嚴重時可有咯血或紫紺。
  2. 胸骨左緣第二肋間可捫及震顫,并可聽到粗糙的機械樣連續性雜音,P2亢進,脈壓增寬,頸動脈搏動增強,四肢血管可捫及水沖脈和聽到槍擊音。嚴重肺動脈高壓者連續性雜音消失,僅聞收縮期雜音。
  3. 心電圖:正常或左室高電壓或左室肥大。
  4. X線:左心緣向左下延長,主動脈結增寬可呈漏斗狀,肺動脈段突出,肺門血管陰影增濃,肺血增多。
  5. 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在左右肺動脈分叉處與降主動脈之間可見一血流通道。
  6. 右心導管:肺動脈內血氧含量超過右室水平0.5ml%,肺動脈壓力和阻力有不同程度增高,右心導管由肺 動脈經導管到達降主動脈。
  7. 逆行升主動脈造影:肺動脈與主動脈同時顯影,并可見到未閉的導管。

【治療措施】

動脈導管未閉屬先天性畸形,典型的心臟雜音及B超可以確診。確診的應盡早手術治療,結紮未閉的動脈導管,可以根治該病。

  1. 一歲以上小孩一旦確診均應該手術治療。理想和手術年齡3~7歲。小於一歲嬰兒只有當出現心力衰竭才考慮手術。成人病例,只要肺血管繼發改變是可逆的,以左向右分流為主均可以手術治療。
  2. 嚴重肺動脈高壓,肺血管改變是不可逆的,右向左分流為主者不宜手術。
  3. 合併其他心血管畸型如法魯氏四聯症、主動脈弓中斷等,動脈導管未閉起著代償作用者,在根治性手術之前導管未閉不能單獨閉合。
  4. 單純動脈導管未閉在全麻常溫作左後外側切口,第3或第4肋間進胸作動脈導管結紮或切斷縫合。
  5. 對年齡大有嚴重肺動脈高壓或合併其他心內畸型者,在全麻低溫體外迴圈下(正中切口)行動脈導管結紮或肺動脈內縫合或補片縫合閉合導管。

【治癒標準】

  1. 治癒:術後症狀消失,無殘餘分流及重要併發症,一般活動不受限制。
  2. 好轉:合併肺動脈高壓時,經內科治療或(及)手術結紮或切斷導管後症狀減輕,但仍感到心悸、氣短。
  3. 未癒;症狀無明顯好轉,仍有殘餘分流。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