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高血壓腦出血
【概述】

高血壓腦出血是指因長期的高血壓和腦動脈硬化使腦內小動脈因發生病理性的改變而破裂出血。在各種非損傷性腦出血的病因中,高血壓占60%左右,它是高血壓病中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多見於50~60歲的病人,男性發病率稍高於女性。臨床上以突然的頭痛、眩暈、嘔吐、肢體偏癱、失語甚至意識障礙為其主要表現。治療上以保守治療為主,如出血量大,需行手術清除血腫。由於此病殘廢和死亡率高,又是常見病,因此應引起高度重視。

【臨床表現】

  1. 突然的頭痛或頭暈,伴嘔吐;
  2. 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
  3. 出現不同程度的偏癱,甚至失語;
  4. 大小便失禁;
  5. 出血量大和累及腦幹者,還可出現瞳孔不等大,呼吸深慢、去腦強直等症狀;
  6. 發病時血壓明顯高於平時血壓;
  7. 上述症狀體徵在數小時內發展至高峰。

【診斷】

  1. 中年以上,有高血壓病史,多在活動狀態時(如激動、用力)起病。
  2. 常以突然頭痛、頭暈為首發症狀,繼而嘔吐、癱瘓、意識障礙、抽搐、尿失禁等。
  3. 頸抵抗,血壓增高,脈緩慢,呼吸深而慢,帶有鼾音,後期可有迴圈呼吸衰竭症狀。
  4. 出血部位不同,可有不同的神經損害定位體徵。
  5. 腦脊液壓力增高,內含紅細胞,蛋白定量增高。
  6. 腦血管造影,顯示佔位元病變徵象。
  7. CT掃瞄或MRI:顯示出血部位、範圍、出血量、出血周圍腦水腫及腦室受壓移位元情況。

【治療措施】

  1. 安靜臥床,密切監測意識、瞳孔及生命體徵變化,保持呼吸道通暢;
  2. 脫水降顱壓;
  3. 控制血壓:維持在20.0~21.3/12.0~13.3KPa(150~160/90~100mmHg)為宜;
  4. 維持水鹽及酸堿平衡;
  5. 預防肺炎、泌尿道感染、消化道出血及褥瘡等併發症;
  6. 腦室或血腫穿刺引流;
  7. 開顱手術清除血腫;
  8. 適當應用止血藥;
  9. 應用腦細胞活化劑。
高血壓腦出血急性期的病死率和殘廢率很高,療效取決於出血部位、出血量、損害程度、全身情況和有無併發症等。為降低發病率,應從預防和積極控制高血壓著手。必須堅持遵醫囑服藥,堅持少鹽-清淡飲食,生活作息制度合理,勞逸結合,避免長期過度緊張和激烈的情緒波動,戒煙,少飲酒。高血壓患者如突然出現頭痛、頭暈、嘔吐、偏癱、失語,應想到腦出血的可能,及早送醫院作相應檢查治療。

【治癒標準】

  1. 治癒:症狀基本消失,癱肢肌力達IV級以上,語言恢復,生活基本自理。
  2. 好轉:症狀好轉,癱肢肌力提高Ⅰ~Ⅱ級,生活部分自理。
  3. 未癒:症狀稍好轉,癱肢改善不足Ⅰ級,語言未恢復,生活不能自理。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