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小兒感染性心內膜炎
別名infective endocarditis
【概述】

感染性心內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既往稱為細菌性心內膜炎。近年來由於抗生素的廣泛應用及臨床微生物的演變,本症的臨床表現也有所變化,病程延長,急性和亞急性很難截然劃分,且病原體除細菌外,還有黴菌及病毒等,故而本症目前均採用含義更為廣泛的感染性心內膜炎來命名。

【輔助檢查】

  1. 常規檢查:有進行性貧血及白細胞增高,且以中性粒細胞為主,血沉增快。血清球蛋白增高,甚至白蛋白與球蛋白比例倒置。部分病例類風濕因子陽性。可有蛋白尿及鏡下血尿。
  2. 血培養:往往是確診的關鍵,早期1~2日內多次血培養的陽性率較分散在數日內做培養為高。
  3. 超聲心動圖:應用二維超聲心動圖可探查贅生物的大小及有關瓣膜功能的動態變化,後者還有助於療效的判斷。

【診斷】

  1. 全身感染:一般起病較慢,可僅有不規則發熱、疲乏無力、食慾減退、體重減輕及面色蒼白等,或可見皮膚、粘膜淤點。毒力較強的病原體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起病多急劇,有寒戰、高熱、盜汗及虛弱等全身症狀,以膿毒敗血症為主,可併發肺炎、心包炎、腹膜炎及骨髓炎等,也可出現肝、腎等臟器膿腫。一般有脾臟腫大。
  2. 心臟病變:若原有先天性心臟病而存在雜音者,此時其雜音性質可因心臟瓣膜贅生物而有所改變,成為較響亮粗糙的雜音;原無雜音者此時可出現雜音,其特點為高調且易多變。由於瓣膜病變、中毒性心肌炎或心肌膿腫等可導致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
  3. 栓塞表現:由於先天心臟病導致的栓塞多起源於右心,故常可致栓塞性肺炎,表現有劇烈胸痛、氣急、咯血,并可在短時間內屢次發作。原有風濕性心瓣膜病者,贅生物多發生在左心,故可引起腦、腎、脾、皮膚及四肢等栓塞現象。腦栓塞表現有頭痛、嘔吐、偏癱、失語乃至昏迷等;由栓塞引起的腦膜炎,腦脊液培養往往陰性,糖及氯化物也可正常,與結核性或病毒性腦膜炎要仔細鑒別。腎栓塞有血尿、細菌尿及腰痛等。皮膚瘀點多見於瞼結膜、口腔粘膜及前胸皮膚,每次數量不多,但有一定診斷參考價值。

【治療措施】

(一)一般治療

臥床休息,加強營養,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必要時應少量多次輸血以增強機體抵抗力。(二)抗感染治療

選用敏感、有效的抗生素,堅持足量及較長期的療程是十分重要的。最好選用藥物敏感試驗陽性的兩種抗生素,採用靜脈滴注并輔以肌內注射,療程至少4~6 周。

  1. 草綠色鏈球菌:用青黴素G每日250 000U/Kg,每4小時1次,靜脈滴注;可加用慶大黴素每日3~6mg/kg,肌內注射2~4周。
  2. 腸球菌:氨苄青黴素每日300mg/kg,每6小時1次,靜脈滴注,加慶大黴素每日3~6mg/kg,每8小時1次肌肉注射;或用頭孢噻吩每日80~160mg/kg,每6小時1次,靜脈滴注;或頭孢唑啉每日50~100mg/kg,每8小時1次,靜脈滴注。
  3. 革蘭陰性桿菌:頭抱呋肪(西力欣)每日70~150mg/kg,每8小時1次,靜脈滴注。
  4. 金黃色葡萄球菌:用苯唑青黴素,每日200mg/kg,每4小時1次,靜脈滴注,加慶大黴素每日3~6mg/kg,每8小時1次靜注;亦可用頭孢唑啉每日50~100mg/kg,每8小時1次靜注。
  5. 綠膿桿菌:用頭孢拉定(Fortum)每日100~150mg/kg,每8~12小時1次,靜注。
  6. 黴菌感染:二性黴素B開始靜注劑量為每日0.1mg/kg,以後每日增加0.05~0.1mg/kg,直到1mg/kg,每日或隔日1次。
藥物溶解於5%葡萄糖液。最佳濃度為0.1mg/ml。因生理鹽水可使藥物產生沉澱,故不宜使用。藥物靜注必須持續4~6小時以上。副反應一般較輕,但少數病例可有寒戰、發熱、頭痛、厭食、噁心,特別在首次用藥時。為減輕反應,可在治療前、後3小時或治療結束時,給予阿司匹林或抗組織胺藥物。如無效,可在每次給藥前,靜脈給予氫化可的松25mg,在治療前及治療中應定期測定血尿素氮,如增至50mg/dl,可改隔日用藥1次,如增高未恢復,應中止給藥,直至其濃度接近正常。如數日即恢復正常值,則治療仍可恢復,劑量同前。如為期較長,應重新開始治療,劑量應減少。還應定期測定血鉀,因低血鉀症較常見,口服補鉀即可。療程一般4周。又5-氟胞嘧啶亦是抗深部真菌藥,可與二性黴素合用,以加強療效。劑量每日50~150mg/kg,緩慢靜點,或用1%溶液250ml至500ml,8小時滴完。

(三)外科手術治療

對內科治療未能控制、同時存在先天性心臟病者,如動脈導管未閉、室間隔缺損等,應進行導管結紮及缺損修補術。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