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緻密性髂骨炎
【概述】

骶髂關節髂骨部下1/2~2/3骨質密度增厚所引起的慢性腰腿痛,稱緻密性髂骨炎。可能與妊娠、勞損及病灶性炎症有關。

【病因學】

在妊娠後期,如生產過程中,由於內分泌的作用,常使肌腱韌帶鬆弛,使骶髂關節鬆動,失去穩定性。因此骶髂關節可能經常受到異常刺激或損傷,尤其是骶髂關節的髂骨部所受到的損傷可能性更多些。也可能與身體重力,慢性勞損或外傷有關。

【病理改變】

1963年Glogowski首先報告,經病理檢查,發現關節軟骨明顯退變,並有炎症細胞浸潤,軟骨下骨小梁周圍有炎症性反應,成骨細胞生長正常或活躍。骨髓腔纖維化。陷窩內有骨細胞,關節面附近有散在的軟骨島。但無髂骨壞死。

【臨床表現】

本症多見於20~30歲已婚經產婦女,偶見於男性。患者平素身體健康,其主訴為腰腿痛。疼痛一般較輕,也有無症狀或疼痛較重者。疼痛為慢性、間歇性酸痛,并可隨妊娠或生產次數的增加而加重。多數病例病變發生於兩側骶髂關節髂骨部,有局限性壓痛或輕度肌肉痙攣。骨盆分離與擠壓試驗陽性,化驗檢查多在正常範圍。

【輔助檢查】

X線所見:骶髂關節正位片見關節間隙整齊清晰,靠近骶髂關節面中下2/3的髂骨側骨質異常緻密呈均勻一致的骨質緻密帶,骨小梁紋理完全消失,邊緣清晰但無骨質破壞,不侵犯骶骨側。這種病變多為對稱性,也可發生於單側。局部可呈三角形,新月形或梨形。硬化區可寬達3cm。

本病應與早期強直性脊柱炎的骶髂關節炎,病灶性關節與骶髂關節結核等進行鑒別。

【治療措施】

本病患者應暫時避免妊娠,減少勞動,局部熱敷理療或封閉、針灸等,必要時可臥床休息2~4周。症狀減輕或消失後準備離床時應帶圍腰保護,逐漸增加活動量。如經上述治療仍不減輕,應考慮清除病灶或行骶髂關節固定術。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