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奮森咽峽炎
別名Vincent's angina
【概述】

奮森咽峽炎(Vincent's angina)是一種潰瘍膜性炎症,由厭氧梭形桿菌及螺旋體共同寄生而引起。這種病原體雖在健康人的口腔中存在,但不致病,僅在機體抵抗力低下時,如過度疲勞、營養不良、維生素缺乏、胃腸道疾病、藥物中毒或忽略口腔衛生等,方可誘發本病。

【臨床表現】

 咽痛為主要症狀,因為病變先發生於一側扁桃體或牙齦,故早期多為一側咽痛。病人常有口臭,吞嚥困難,頭痛,全身不適,背及關節痛,體溫一般不超過38.5℃,全身症狀較急性扁桃體炎為輕。

檢查見扁桃體上有覆以假膜的潰瘍,周圍組織充血。病情嚴重者,病變可蔓延到整個咽部或口腔。塗片可找到梭形桿菌及螺旋體。本病假膜為潰瘍的壞死物所形成,易於拭去,拭去後潰瘍面上有小出血點。患側下頜淋巴結早期即可出現腫大,並有壓痛。

【診斷】

根據臨床症狀及咽部檢查,咽拭塗片中如找到梭形桿菌及奮森螺旋體,即可確診。應與急性隱窩性扁桃體炎、咽白喉、血液病源性咽峽炎相鑒別。

【治療措施】

本病預後良好,用青黴素治療有效。局部可用複方硼砂液、1%雙氧水或1︰5000高錳酸鉀液漱口。或拭去潰瘍面上的假膜後,用10%硝酸銀燒灼潰瘍面,易於癒合。本病有傳染性,要注意隔離。對原發病須給予同時治療。如扁桃體處潰瘍膜性炎症反覆發作,應選擇時機行扁桃體切除術。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