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鼻竇氣壓性創傷
別名航空性鼻竇炎
【概述】

本症是由於外界大氣壓急劇變化時,鼻竇內的負壓和外界氣壓不能及時取得平衡所引起的鼻竇粘膜損傷和炎症。好發於額竇和上頜竇。飛行員與潛水員易得此病。

【發病機理】

正常人鼻竇口保持開放,當外界氣壓變異時,竇腔氣壓能迅速與外界平衡,不會發生氣壓損傷。

若竇口有阻塞因素(如鼻息肉、粘膜水腫或鼻肉樣變性)或有鼻中隔高位偏曲伴有鼻炎存在,當飛機上升,外界氣壓變低時,竇內空氣尚可勉強逸出;當飛機加速下降,外界氣壓驟然變高時,將病變組織壓向竇口,呈活瓣堵塞狀,則竇內外壓力失去平衡,竇內的相對負壓越來越大,引起鼻腔粘膜血管擴張,血清漏出,粘膜瀰漫性水腫,甚至有粘膜下剝離及出血(圖1)。膿性分泌物被吸入竇內,尚會繼發急性化膿性鼻竇炎。

圖1 氣壓損傷性鼻竇炎發病機制

【臨床表現】

1.疼痛:由局部脹感迅即轉為鈍痛,可位於前額、眶下、內眥等部位,表面可有牙痛,尚可引起眼球脹痛或上列牙痛。

2.涕血:當劇痛緩解後出現鼻分泌物增多及血染涕,檢查多可發現來自中鼻道。

3.X線片或CT掃瞄:可見竇內粘膜增厚,竇腔混濁,有時可見液平面,有粘膜下血腫時,可見半圓形陰影。

4.繼發感染:部分病例有發熱、鼻塞、膿涕等急性鼻竇炎症狀,遷延數周。

【治療措施】

1.加強保健體檢及衛生監督。鼻炎發作期間禁止飛行或潛水。發現妨礙鼻竇引流的疾病如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應積極治療。

2.發病時可迅速飛回原高度,用2~3%麻黃素滴鼻後再低速飛行。

3.用止痛劑、熱敷及滴用血管收縮劑等減輕症狀。

4.若竇腔持續疼痛不愈,有條件時可進入氣壓艙,先加壓後再減壓。仍然無效時可行上頜竇或額竇穿剌以助空氣或血管收縮劑進入鼻竇。

5.用抗生素預防或治療繼發感染。

expand_less